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文:名校資訊,小墨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但孩子犯錯後,家長的處理方式,說的第一句話對他們一生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樂樂小時候跟同學一起學溜冰,兩個人都是剛開始學的,一不小心都摔倒了。


樂樂嚇得眼眶泛紅,可是他媽媽來到他身旁後,第一句話就是:“不是叫你小心嗎,兩個都不會,還拉拉扯扯,摔倒活該,這下知道疼了吧?”本來就覺得委屈的樂樂,忍不住大哭了起來!空氣中瀰漫著委屈的氣息。


而他同學的媽媽卻是抱著同學,溫柔的說:“哎呀,我的小寶貝,竟然敢跟同學一起溜了,還不怕摔呢,真是個勇敢的好孩子。”同學聽了之後,不好意思的笑了。


沒多久他同學就學會了溜冰,而樂樂一直到大學畢業後工作,都沒再敢去溜冰了......


樂樂就是在這樣充滿教訓的環境中長大,性格一直唯唯諾諾,生怕做錯什麼事,而被媽媽批評。他同學則相反,事事敢嘗試挑戰,性格開朗陽光,人緣好。


孩子做錯事,不同的處理方式,孩子的性格也完全不同。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生活當中,在孩子犯錯後,父母往往忍不住脫口而出:


1)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2)叫你別弄,非要弄,這下好了,弄壞了沒得玩了吧;

3)腦袋瓜怎麼長的,一點都不隨我,除了會搗亂,你還會什麼?

......


這些責備的話,相信你也是心直口快,並非心裡真正的想法。


責備,是最無效沒技術含量的教育。

你想想,哪個小孩沒摔倒過,哪個小孩沒鬧騰過,哪個小孩耍賴過,哪個小孩沒犯過錯呢?


他們犯的錯誤在你眼裡,在你眼裡覺得是不應該的,小孩終究就是小孩。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會這個,會那個,都是在摔倒中成長。


孩子犯了同樣的錯,如果一昧的責備口吻,要麼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要麼會產生害怕心理。從此牴觸新事物,不敢去嘗試!


如果換一種口吻,一種方式,把責備孩子的第一句話換成積極的鼓勵和安慰,那效果則大不同。孩子會繼續願意去挑戰,去學習,玩得更開心起勁,遇事也會開懷樂觀面對。


一個擁有樂觀心態的人,他的生活無疑是充滿了歡聲笑語。他們渾身充滿了力量,很容易與社會合拍,在人際關係中也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那麼良師益友也會越來越多,相信這樣的人一定活的豐富多彩吧!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積極和消極,就在一句話之間。孩子被批評多了,對待生活和看待問題的角度會變得消極。


1)消極的小朋友,學游泳總被嗆到,他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怎麼都學不會,肯定是沒有學游泳的天賦;


2)消極的學生,怎麼老是總是不表揚我,不叫我起來回答問題呢?他潛意識裡會認為,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


3)消極的女孩,其他女孩怎麼受歡迎,怎麼沒人喜歡我,是因為我長得太醜嗎?


4)消極的職員,每次升職都沒有我的份,是因為他們都賄賂了上司嗎?

......


還有下面這個案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看到以上,會不會覺得很可怕?消極的心態,會讓人總往壞處想,原本鮮活幹淨的內心被蓋了一層厚厚的灰。


在孩子犯了錯誤後,收起你的責備,換一種方式,能獲得孩子內心安定的歡樂。



沒想到小小的一句話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吧,那他們犯錯後,家長應該怎麼說出恰當的那句話?


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畢竟孩子犯錯不是故意為之。沒搞清楚事情始末之前,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其次,再跟孩子溝通。


1)先鼓勵孩子做得好的一面。其實孩子做錯事後,他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父母對待這件事是持有樂觀的看法,並且好好跟孩子說明,引導他們看待事情要看到好的一方面。久而久之,耳渲目染,孩子今後對待事物也會持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2)說話語速要淡定平緩。同樣的話,不同的語氣,效果也會不同。


如果父母語氣很重的罵孩子,那他們會習慣性的想反抗,父母接下來說的話,他們怎麼會繼續聽呢?


如果語氣平緩,耐心認真的,先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指出做得不好的,應該怎麼改會更好。相信如此,孩子更容易聽進去。


3)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天生擅長模仿,一言一行中,充滿了父母的影子!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影響深遠!


如果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抱怨生活,毫不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潛意識中也會變得消極,成了父母宣洩的壞情緒垃圾桶。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平和寬容的心態包容孩子,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讓他們充滿信息,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當然,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句話就決定的,而是無數個一句話匯成了“大海”。家長要做好幕後的畫家,把孩子這張白紙畫好,不管畫了什麼顏色,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孩子們都能坦然面對,微笑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