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這幾天的娛樂的大瓜#周揚青##羅志祥#

,大家吃了嗎?

說實話,這原本是別人的私事,這瓜我原本不想吃的!但是隨著朋友圈不斷更新事態發展,忍不住看了,結果很不是滋味,因此想說幾句自己心裡話。

雖然算不上羅志祥的鐵粉、老粉,但至少曾經喜歡過他的作品。可新聞一出,瞬間覺得其虛情假意,作品也讓人覺得所索然無味了。俗話說"愛屋及烏",反之"恨屋及烏"也是情不自禁的。

我明知這便是傳說中的"暈輪效應",可就如那句話說的,道理都懂但依然過不好生活。如果我真能只將眼光放在藝人的作品上,而忽視其人品那該多好,可是我做不到,看到這人我就條件反射的聯繫到我所知的那些事情,如今這是鬧的人盡皆知我又豈能忽略?為了儘量避免類似情況,因此極少關注藝人八卦的原因,因為怕自己逃不掉"暈輪效率"的手掌心,而失去欣賞許多作品的機會。

如果這事情僅僅停留在周將事情曝光,羅簡單回應上,決不至於到忍不住想說心裡話的地步,真正讓我忍不住的是有些網友們的奇葩回應及邏輯。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周的長文中情感真摯,有著發自內心的真誠,同時也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篇簡單的敘事文,看不出有故意渲染的趨勢。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看完周的長文已經大跌眼鏡,可是看完羅的回應,真的是火冒三丈,頭冒青煙。

因為當我換位思考,將自己置於周的位置,被男友以這樣的方式劈腿,以這樣的方式結束9年的感情,而回應中我感受不到對方的真誠,滿滿的敷衍了事,似乎在說"對,我又犯錯了!"請問這是什麼道歉?

隨後又安慰自己,或許他們已經私下聯繫了,別的細節不便多說。於是內心慢慢平靜。

可為何內心再起波瀾,全靠那些奇葩邏輯及回應。

1、 你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我們先來看看疑似周小號霸氣回應網友。回應乾淨利落,看得真是爽!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奇葩網友說周喜歡當弱智博取同情!說周就該好聚好散??我就想問,這樣的弱者你願不願意當呢?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被談了九年的男/女友以道德敗壞、喪失底線的方式劈腿你願不願意好聚好散?

更何況若羅沒有做這些事,周又何來的當弱者博取同情呢?當自己被劈腿,被失戀,難道還不能發聲?請別顛倒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不做善事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發聲交代事實,怎麼就不是好聚好散?

周的發聲至少能讓那些即將被傷害或已經被傷害的女孩明瞭真相。周的做法,有功無過,至於羅的損失,那因在他自己,怪得了誰呢?

2、感情這件事,請及時止損!

①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周在長文中明明白白寫著,羅不是第一次劈腿。我真想問,世人都說"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可你為什麼不聽?

除了周,身邊也有人遭遇過類似狗血之事,男的再三保證但卻一犯再犯。你可知?當你選擇原諒他,其實也是在給他再次犯錯的機會,強化他犯錯的慾望。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說"人的行為不是自由選擇的,而是環境影響與人所積累的經驗與結果。"而所謂的環境及個人積累就是指強化。類似於學生幫老師擦黑板後得到表揚,往後其擦黑板的慾望會增加,其中老師的表揚便起到了強化孩子擦黑板行為的作用。而在出軌事件中,當過錯方被輕易原諒,這一結果其實在告知他犯錯的代價不大(至少在可承受範圍),因此下次可再犯。

所以類似事件中受害者同時也是強化者,要做好對方再犯的準備。

②碗裡的就是不香嗎?

作惡在先,憑什麼勸別人善良?

蝴蝶姐姐發文道歉,有種不打自招的感覺。

一夫一妻制早已實行,對於插足者、出軌者的懲罰也從不會少。可是為什麼總有人明知故犯?

有人說"這是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別有事沒事查手機"?有人說"我天生喜歡新鮮感,所以忍不住嚐嚐別人碗裡的東西?"

你們的鍋男人不背,手機不背,新鮮感也不背!

別忘了是人渣出的軌,不是所有男人!新鮮感人人有之,有的人用於科技研發,貢獻國家、造福社會、發家致富,可怎麼到你這就變味了?所以問題在於自身!

所以一不不做人渣,二遇到人渣及時走人。

3、如何從失戀中走出來?

心理學家曾提出:哀傷五階段理論,失戀後的我們大致會經歷拒絕,憤怒,交涉,抑鬱,接受這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我們大致表現為:

"他/她只是一時不快,我們並不是真的分手。"—— 拒絕

"背信棄義,道德敗壞"—— 憤怒

"倘若當初好好珍惜就好了"—— 交涉

"世界可還有真愛,我還能相信愛情嗎?沒有了愛情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抑鬱

"我現在可以冷靜對待分手這件事情了。"—— 接受

由此可見,失戀後我們絕大多數人會經歷失戀創傷,而失戀創傷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過程,也是心靈療愈的過程。每個人經歷的五個階段排序會有所不同,每個階段持續的時間不同,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只是一個過程,痛苦終將會過去,春天總會來臨。而瞭解自己的所處的階段將有助於你的情緒穩定、有效減少你的莽撞行事,加快你心靈療愈的腳步。

如何瞭解或確定自己所處的階段呢?一是你可以根據五個階段的含義,結合自己的情緒特徵那個做判斷,這個需要比較高的自我反省能力;二是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尋找專業人士幫助的過程中,請注意對方的學習培訓經歷,儘量選擇那些科班出身、又有一定資質的人士。

作者:明明,大學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愛生活愛心理學!

#羅志祥出軌##情感事務所##心理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