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文兆杰这位歌手有种偏门的性感。

高、瘦、身体棱角清楚、手长脚长,眼睛有光、厚唇,笑起来有丝丝憨厚,不笑的时候又觉得脾气不很好,特别是在新专辑的造型中将头发剃成圆寸之后,穿着长风衣,戴着一只耳环,整个人很像某个漫画里的杀手角色,带着一种亦正亦邪孤胆英雄的哀艳。

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这种哀艳来自于他身上仿佛与周边世界都略有些格格不入的气质,但他又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在他被广为熟识的《明日之子2》上,他会哭会笑略呆萌会搞怪,这种鲜活与格格不入杂糅在一起,成为这个极其特别的文兆杰。

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连去参加节目他都是被节目连续邀请三次才真的动了念,而在赛程中,他也尽量坚持着在唱自己的原创,哪怕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从节目结束后,他的名字再一次给我震撼感是来自于另一位人气歌手易烊千玺,在四字那一张质感高级的专辑《温差感》中,文兆杰奉献了一首《两个傍晚的月亮》,当中那句“月亮消失在迂回里/是红色的/可这样的夜晚却没人在意了”配上充满了下坠感的旋律,实在是太文兆杰的笔墨了,而这样的调调,与专辑概念中“冷静”那面的易烊千玺相当吻合,让人一面感叹好作品也得遇得上合拍的有缘人,一面对文兆杰自己的音乐专辑更平添了几分期待。

其后,终于等到了文兆杰自己的EP《其后》。

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EP发行时,朋友圈不少人弹冠相庆,其中一个很醒目的观点是,想不到大索尼真的会给文兆杰发一整张作品,而且竟然全都是他自己的创作,毕竟若放到普通主流流行音乐市场上来看,他从前的作品都实在是太风格化了,这还是好听一些的说法,说直接一点,就是有可能会不卖座。而这样从选秀节目出来的新人,又实在太需要通过完整的唱片工业体系,来检验来修正,才能成为真正的歌手,而不仅仅是一个偶像。

简言之,出了,是唱片公司的魄力,大概也来自于文兆杰的魅力。

而《其后》这张EP,我个人是喜欢的。在听之前,有看到一些不同的的评价,例如太私人化,例如所有歌曲形式太统一,可听完以后,私以为这些却也恰恰是这张EP迷人的地方

和他之前曾经推出过的那些单曲们相比,这张EP中所有的歌曲,都几乎没有了谁谁谁的影子,唱法上更飘忽也更特别,词曲上甚至都更私人化一些,解码需求更高。

这也就决定了,这张《其后》绝不会是那种“第一眼美人”。当中的6首歌曲都离所谓“芭乐”甚远,都不是第一次听到便可朗朗上口的洗脑曲,也都不是可以跑到歌唱节目上大唱特唱博得满堂彩煽动力极强的勾人曲。

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它更接近一张氛围音乐,6首歌有很强的统一性,释放着类似的沉浸感,都没有很明确的副歌,都在用男歌手少有的气声在完成演唱。如果在做事或走了神,很有可能不太能分辨出6首歌的具体差别,但这也正是我喜欢这张EP的地方,它是一张很好的伴随音乐,文兆杰所传达的喜怒哀乐都用类似的形式,整张EP用6首歌造了一大片软绵绵沉甸甸的灰色雾云,这片柔软些(迷幻电子元素),那片甚至还有一些雷电(摇滚元素),但沉浸其中,就有种被包裹住的舒适,仿佛可以带来一个缓慢忧伤的梦。

但如果你有兴致细品的话,你又会发现,这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都在表达着不同的情绪。《其后》是对某些既定未来的遗憾,展现在有未来感的间奏里,转折在情绪强烈的贝斯里;《抱歉》当中前半段类似八音盒的伴奏和后半段沉重而规律的鼓点,是与当下自我循环的挣扎与和解;《废派》用吉他轻巧地开篇,却又转入冷静的控诉,是对一切的冷眼旁观——所有这些微妙的情感体现在他不需要洒狗血就可共情的细腻声音表情当中。

当然,他这需要大量解码需求才能够听懂的旋律,在不同人那里大约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达成一个共识,文兆杰的音乐大体上是偏悲观的,无论是他缓慢悲伤的旋律,还是虽然碎片化却感受得到低沉意向的歌词,连在仿佛听得到上扬嘴角的《鼻鼻》中表达“很幸福的日子”用的亦是“今天幸好可以大声哭”这样在一般认知里反向的表达。

奇怪的是,每次听这张EP,却并不让我觉得沉郁,反而有一种压力得到释放的清爽,仔细分析一下,喜欢上这张《其后》,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你本身就喜欢这种粘稠的调调,二是你很能与文兆杰这下沉的情感状态共情,三是如我这般容易被氛围所笼罩,并能被音乐将生活压力排解。

在那场名为文兆杰的哀艳里

听了多遍,这张EP若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便是“歌如其人”——整张EP和他本人一样也透着那种很偏门的性感,也呈现出了充满了下坠感的哀艳。若爱了便容易爱至想要拥其入眠,大梦不醒。

嗯,《其后》注定不会打流行,但一定是一段时间内在华语流行音乐中很特别的存在,而无论在哪个时代,这种不刺耳的特别,都是宝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