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如果從1月23日算起,到4月8日,新冠疫情已超過75天。如今,我們已經實現了“口罩自由”,但“不戴口罩的自由”還暫時沒譜,至少從街頭隨處可見的“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上,我們能看出些許端倪。但你難道就不好奇,在進了“專用垃圾桶”之後,這些廢棄口罩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則舊聞——


海外氣象網站Windy的天氣預報數據顯示,2月9日,武漢地區二氧化硫濃度達到1500微克/立方米,最高濃度甚至超過1700微克/立方米,是《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規定濃度的十倍。不少媒體根據推測,武漢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來源於遺體火化,引來官方闢謠:

“所謂的‘汙染區’內恰好分佈了武漢市部分國控或省控空氣監測站點。經對比核實,我們空氣監測各站點該時段前後的SO2濃度僅在4~8微克/立方米之間波動,兩者濃度差距達到200倍之多。”[1]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Windy顯示2月15日武漢地區二氧化硫濃度 | Windy


Windy採用的信息源來自NASA。而NASA也出面澄清:該推算數據模型並不能反映實時數據,而且沒有證據證明火化骨灰會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硫通常與燒煤聯繫在一起,而不是燒遺體[2]。


沒錯,確切地說,一座城市90%的二氧化硫都來自燃煤的廢氣[3]。不過在疫情期間,二氧化硫可能還有另外一部分來源——焚燒醫療廢棄物。


醫療廢物怎麼就變成二氧化硫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醫療廢物。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北京各地隨處可見的口罩專用醫廢垃圾桶,圖丨放大燈團隊


WHO指出,醫療廢物就是醫療活動產生的具有傳染性、毒性或放射性的有害物質[4]。國家生態環境部制定頒佈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把醫廢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五類[5],每一類都有具體的規定,以統一各醫院的處理口徑,保證醫療廢物都能妥善處理。


若在平時,醫廢處理機構只要把病人的產生的垃圾、體液、排洩物搞定即可。新冠疫情爆發後,除了醫護人員用過的口罩、一次性手套、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病人接觸過的生活垃圾、床褥甚至嘔吐物都被歸為醫療廢物[6]。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其中,部分一次性手套、止血帶等經過硫化的乳膠或橡膠製品在焚燒處理時,硫元素就會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到空氣中。


不過,醫廢裡的含硫廢物也並不是很多?但頂不住總量太大——


  • 疫情發生前,武漢的醫廢生產量約為每天40噸,而武漢僅有“漢氏環保”一家醫療廢物處理公司,日處理能力就達到50噸;
  • 疫情發生後,武漢作為疫情中心,最高峰時每天有240多噸醫療廢物;
  • 在得到全國公司的支援後,截至2020年3月14日湖北省的醫廢處理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天提高到了667.4噸/天,武漢市從50噸/天提高到了265.6噸/天[7]。其中,僅火神山醫院就配備了3臺焚燒爐和32臺移動式醫廢處置設備,處置能力可達49噸/天,佔武漢整體的近五分之一[8]。


一座城市當日收集、當日處理200多噸新產生的醫療廢物,壓力可謂不小。


處置手段不少,還是焚燒簡單粗暴

疫情發生後,武漢醫廢處置能力能短時間提高5倍,全得益於各地支持。公開信息顯示,疫情發生後有10家第三方的環保企業承接了湖北省的醫療廢物處理業務,其中有7家在服務武漢。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支援武漢醫廢處理的公司,以焚燒處理為主。 製表丨放大燈綜合整理


從2003年SARS爆發至今17年間,醫廢處理行業的關注點從正規化到效率化,再到無害化,處置方式有了更多選擇。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的工程技術規範,國內應用的醫廢處置技術主要有焚燒、微波消毒、化學消毒、高溫蒸汽、高壓臭氧以及等離子體等集中處置技術。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醫療廢物的處理流程。製圖丨放大燈團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不少醫廢處理新技術見諸報端。


如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合作,推出移動式高溫蒸汽醫療廢物應急處理設備[9];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航天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方艙,用高溫蒸煮工藝對疫情醫療廢物、突發性災害產生的醫療廢物、日常醫療廢物進行應急處置[10] 。


方法雖多,但各有侷限:


  • 焚燒法不適合具有放射性、毒性、爆炸性的廢物;
  • 微波消毒、化學消毒和高溫蒸汽法,不適合處理藥物和化學廢物;
  • 等離子體和高壓臭氧法,更適合醫療產生的廢水廢氣。


數據顯示,全國近半的醫廢都通過焚燒處理。而本次疫情期間,各家也都用了最傳統最主流的方式——焚燒,來處理湖北地區的醫廢[11]。


焚燒法的第一個優點是速度快。3月28日當天,全國收集的醫療廢物達到3590.9噸,想實現“日產日清”還是焚燒最穩妥[12]。


另一個優點是最終產物體積小。高溫蒸汽處置和微波消毒處置的最終產物如果不另外進行焚燒處理,就只能壓縮後填埋,而焚燒法的產生的只有煙氣和殘渣,非常適合大量、集中處理醫療廢物。


雖然都是焚燒法,但是不同的公司為了更賺錢,在處置工藝上也有區別。


前文提到的垃圾氣化裂解工藝,是通過優化流程以提高利潤。


比如湖南薪火傳環保公司。根據《經濟日報》的報道,該公司主打的垃圾氣化裂解處置工藝,把垃圾焚燒分成氣化和裂解兩個步驟:有毒垃圾先經過氣化處理,生成混合燃氣再焚燒裂解[13] 。這樣處理的步驟少、廢氣少,成本更低。


又如“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乾脆把醫廢當燃料。


如前表提及的華新水泥公司。不少醫療廢物都是可燃物,投入水泥窯裡剛好充當燃料。用水泥窯處理醫療廢物,除了回收垃圾和節省燃料,華新水泥還能從醫院身上薅一筆服務費,一石三鳥。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製圖丨放大燈團隊


連水泥廠也來搶生意,看來醫廢處理還是有些“油水”。


2018年的中國醫療廢物市場規模有76.9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這一數據在2023年將達到107.37億元,同時醫療廢棄物產量達到249.56萬噸。[14]


但醫廢處理公司能在上百億的市場賺到錢嗎?還真不一定。


百億醫廢市場,賺不到錢還往裡搭

以非典為界,中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分為兩個時代。


非典爆發前,全國每年產生的醫療廢物不過65萬噸[15]。當時只有廣州、南京、杭州等幾座城市設有醫廢處理中心,像國內絕大多數醫療機構(包括北京和上海兩城的醫院),都只能自建焚燒爐處理;非典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佈《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垃圾處置設施建設規劃》,投資68.9億元建設300項醫療垃圾處置設施。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數據,截至2018年,全國共頒發407份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遠超300項的規劃。


扶持政策跟上了,社會資本自然聞風而動。


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已有383家獨立運行、專門處置醫療廢物的公司[16]。目前,醫療廢物處理概念股已經有20只,過半數公司的市值都超過了50億元。


其中,運營規模較大的概念股公司如潤邦股份、啟迪環境和東江環保三家公司,處置能力分別為2.7萬噸/年、1.17萬噸/年、1.76萬噸/年[17], 規模並不大。作為對比,沒有上市的武漢漢氏環保,處理規模已達1.8萬噸/年[18]。


醫廢處理雖然也是門技術活,但對於環保公司來說,想要盈利,就不能把營收的重心集中放於醫廢業務。尤其是行業龍頭股,他們會更多地關注生活垃圾處理、環境服務或環保技術。


財報數據漂亮的公司都是這麼做的,比如首創股份和啟迪環境。


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在同一水平,首創股份市值173億元,近6年平均淨利潤6.12億元,最少不低於5億元[19];啟迪環境市值114億元,近6年平均淨利潤7.33億元,最高時一年淨賺12.51億[20]。


一年動輒六七個億的利潤是從哪裡賺的?或許跟醫廢沒有太大關係。


啟迪環境2018年的財報顯示,利潤率最高的業務是環保設備安裝及技術諮詢(毛利率40.37%),還有再生資源處理業務(毛利率29.53%)。而固廢處置業務不僅在2018年的營收佔比中只佔3.32%,毛利率也只有13.4%[21]。


首創環境在全國16個省市有共計47個項目,其中只有4個項目為危險廢棄物項目,其中有1個還是運輸項目。在34億元的垃圾處理營收面前,這3個危廢處置項目實在是不值一提[22]。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啟迪環境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操作 | 圖片來源:啟迪環境官網


醫廢處理“油少水深”,好項目有限。名企一番挑肥揀瘦後,也只剩下“雞肋”了。


賺錢的公司千篇一律

不賺錢的原因五花八門


根據環保部每天通報數據,新冠疫情期間,我國每天產生的醫廢量穩定在3500噸/天,按1月23日武漢封城至今,全國在兩個多月裡至少產生了26萬噸以上的醫療廢物。


今年2月24日,也是疫情最緊張的時刻,國家衛健委、環保部、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每個地級市至少建成1個規範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2022年6月底前,這個標準還會擴大到每個縣級市[23]。


這意味著,此番新冠疫情後,我國對醫廢處理產業的投入只增不減。醫廢處理確實也還有政策與市場紅利。但賺錢之前,得先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中國每年可供處理的醫療廢物太少了。


醫廢處理是典型的狼多肉少行業。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醫廢產物激增,是特殊現象,通常情況下,全國醫廢總量增長緩慢,像2018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產生了81.7萬噸醫療廢物[24],比起非典前只增長了16.7噸。


在醫療資源沒有大幅增長、沒有大規模疫情的狀況下,醫廢處理是個存量市場:每年產生的醫療廢物只有這麼多,這塊“蛋糕”遠不足以填飽二十家上市公司的胃口,更別說還有對這點“油水”也虎視眈眈的中小企業和水泥公司。


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其次,偏低的醫廢處置的收費標準,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


我國的醫廢處理行業均按重量收費。各地的收費標準基本上都在2000元/噸~3000元/噸之間,比如原北京市物價局在2003年7月發佈的《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含高安屯醫療廢物處理廠醫療廢物處理價格)》規定,醫廢處置收費試行標準為:不得高於3000元/噸[25]。


這一試就是17年,收費標準一分都沒漲過。


你可能會反駁,焚燒一噸生活垃圾也就百餘元,焚燒一噸醫療垃圾3000元明明已經很高了。


這話看似有道理。但處理醫療廢物要比處理生活垃圾危險得多,誰也不能保證處理環節會不會出現紕漏,或者被扎到的針頭上殘留的是艾滋病毒還是乙肝病毒。


另外,我國生活垃圾產量太高,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在2.26億噸左右,是同年醫療廢物產量的280多倍。隨著處理量的增加,生活垃圾的處理成本還會逐漸下降,邊際成本低到醫療廢物望塵莫及。


醫廢處置成本高,收益小,很多時候,醫廢處理都要靠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感。想要在合規處理的前提下保證盈利,實在過於艱難,如果有醫院動了歪心思,把醫療廢物當作生活垃圾或另覓途徑處理,醫廢處理市場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不幸的是,這種情況真實存在。


“薄利”滋生“黑產”

前文提及,2018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產生81.7萬噸醫療廢物,但這只是環保部正規渠道的統計數據,更多醫廢產物都流向非正規渠道。


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醫廢處理工作,都藏在冰山之下。接下來,我們通過簡單的算術題來證明——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2018年,全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分別為35.8億人次和44.1億人次;而兩者的入院人數分別為2億人和4300萬人,全國醫院平均住院日9.3天[26]。


國際經驗一般認為,醫療廢物的產生量一般為住院部0.8kg/(床·日)、門診部0.05kg/(人·次)。若以此為標準,那2018年全國公立醫院應產生:


  • 門診部:35.8億人×0.05kg/人=179,000,000kg=17.9萬噸
  • 住院部:2億人×0.8kg/(床·日)×9.3日=1,488,000,000kg=148.8萬噸
  • 全國公立醫院醫療廢物共計:17.9+148.8=166.7萬噸


同理,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則產生:


  • 門診部:44.1億人×0.05kg/人=220,500,000kg=22.1萬噸
  • 住院部:4300萬人×0.8kg/(床·日)×9.3日=319,920,000kg=32.0萬噸
  • 全國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共計:21.1+32.0=53.1萬噸


理論上,2018年全國應產生:166.7+53.1=219.8萬噸醫療廢物。


雖然官方統計口徑是“2018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產生的醫療廢物”,但實際上,全國實際有4個直轄市和283個地級市,而且所謂81.7萬噸的數據,也遠低於全國公立醫院產生的166.7萬噸,就更別說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差的鄉鎮了。


2003年國家頒佈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27]: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雖然法條昭昭如日,但醫廢處置還是滋生了“黑產”,醫療廢物破碎回收、廢水傾倒屢見不鮮。


2019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醫療垃圾的處理亂象:每噸醫廢破碎料賣給加工廠能有千元的利潤,加工廠再將注射器等醫療廢物製成塑料顆粒原料高價出售。醫廢處置公司賺不到錢的廢物,在鋌而走險的從業者手裡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28]。


當然,醫廢處置行業也在不斷變革、創造營收,推動行業正向發展。目前整個醫廢處理行業都在優化工藝、優化營收上尋找出路,要麼像薪火傳環保那樣減少成本,要麼參考更多的上市公司“押寶”泛環境服務。


75天疫情產生260000噸醫療垃圾,去哪了?誰賺了?

一個典型的環保公司業務分類,製圖丨放大燈團隊


醫廢處理工藝再怎麼優化,也不過是應一時之急。通用前董事長傑克·韋爾奇曾提示我們:如果你想讓車再快十公里,只需加一加油門;如果讓車速提高一倍,就要換軌道了。不把黑產的解決掉,醫廢處理公司的努力永遠只是加一加油門而已。


參考:[1] 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有關負責人就武漢市近期環境空氣質量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2002/t20200212_762713.html


[2] NASA:How the Coronavirus Is (and Is Not)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blogs/earthmatters/category/image-highlight/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汙染防治技術政策 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wrfzjszc/200607/t20060725_91282.shtml


[4] WHO:醫療廢物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alth-care-waste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http://www.mee.gov.cn/gkml/hbb/bl/201606/t20160621_354852.htm


[6] 中國新聞週刊:醫療垃圾“井噴”,在疫情中被放大的處置困境 https://mp.weixin.qq.com/s/ZoOw0T3n1SikeEHKY3w2IA


[7] 北京頭條:生態環境部:武漢市醫療廢物產生量最高峰達到240多噸 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5568193


[8] 焦點訪談:武漢醫廢暴增 如何處置 http://tv.cctv.com/2020/03/30/VIDEQ2IypW16FQVwD3uluhJp200330.shtml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項目支持的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理設備在武漢投入使用 http://www.mee.gov.cn/home/ztbd/2020/dyyqfkzjz/xdbs/zyqx/202003/t20200312_768559.shtml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航天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方艙在漢啟用http://www.mee.gov.cn/home/ztbd/2020/dyyqfkzjz/xdbs/zyqx/202003/t20200315_769001.shtml


[11] 北極星固廢網:醫廢處置系統餘熱回收發電的解決方案 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200302/1049551.shtml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和環境監測情況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2003/t20200331_772042.html


[13] 經濟日報:薪火傳環保科技研製“三無”神器 氣化裂解消滅醫療垃圾 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02/22/content_412954.htm


[14] 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廢棄物處理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分析 https://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180511-7728397f.html


[15]華西證券:起底重災區湖北醫廢處置現狀,疫情後醫廢行業必將快速補齊短板 https://www.hanghangcha.com/pdf.html


[16] 華商情報網:2020年新冠疫情下中國醫廢處理行市場現狀分析,行業再遇發展新契機 https://www.huaon.com/story/515396


[17] 中國新聞網:解振華:非典暴露中國處理醫療垃圾基礎設施滯後 http://www.chinanews.com/n/2003-06-05/26/311036.html


[18] 新京報網:武漢第一醫院背後的武漢醫廢“日產日清”升級戰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3/27/709788.html


[19]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 http://notice.10jqka.com.cn/api/pdf/3f80b0fd60ef9776.pdf


[20]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報告 http://notice.10jqka.com.cn/api/pdf/28f3c7b2d4016e1e.pdf


[21] 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官網 http://www.capitalenv.net/3/


[22] 醫政醫管局:關於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2/3643bd749f5945aa97f247a5c695f699.shtml


[24] 生態環境部: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 http://www.mee.gov.cn/ywgz/gtfwyhxpgl/gtfw/201912/P020191231360445518365.pdf


[25]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 http://fgw.beijing.gov.cn/zwxx/ztzl/qzjgf20zn/yl/201912/t20191221_1399524.htm


[26] 央廣網: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出爐,信息量很大!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524/t20190524_524625088.shtml


[27]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6387.htm


[28] 央視網:2019年3·15晚會 http://tv.cctv.com/2019/03/15/VIDEl7JQqlP64RE2sOcuWzDb190315.shtml

*免責聲明:內容素材來源網絡,我們注重知識分享也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後臺刪除,特此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