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辣椒網評:打好“三張牌”,關愛扶貧“挑擔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自黨的十八大吹響脫貧攻堅戰的號角以來,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每一個成績,都凝聚著全體扶貧幹部的心血與付出,彰顯著全體扶貧幹部的期待與希冀。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堅期與深水區,剩下的地區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和燙手的“紅山芋”,要想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必須進一步愛護扶貧幹部,關愛脫貧攻堅的“挑擔人”。

要打好“作風牌”,為扶貧幹部“減負”。習總書記曾強調:“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追根溯源,扶貧工作的初心就在於讓貧困村不再貧困,讓貧困戶不再貧困。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領導急功近利、背離初心,讓一線幹部在開會、填表、寫材料上傾注大量精力,企圖通過後期修飾“一鍵美顏”“妙筆生花”,扶貧幹部“敢怒不敢言”。這種形式主義之風,不僅有損黨和政府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形象,還侵犯了人民群眾獲得實惠、脫貧致富的權益。為此,扶貧工作中的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為一線幹部“鬆綁”,使他們把精力用在實打實的脫貧工作中去。

要打好“培訓牌”,為扶貧幹部“提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涉及經濟、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扶貧幹部空有一顆緊迫之心而無非常之力,是難成大事的。為此,要根據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對扶貧幹部開展培訓,一方面通過思想修養課程,培養扶貧幹部忠黨愛黨、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通過業務能力課程,提高他們謀篇佈局的組織能力、運籌帷幄的管理能力、選擇方案的決策能力、與群眾相處的溝通能力等,使扶貧幹部手握“金剛鑽”、能攬“瓷器活”。

要打好“愛護牌”,為扶貧幹部“助力”。扶貧幹部是脫貧攻堅戰的“英勇戰士”,要讓扶貧幹部幹事有勁頭,就要保證他們工作有盼頭、生活有奔頭。為此,必要重視對扶貧幹部的關心與愛護,不僅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勵,讓扶貧幹部鬥志昂揚、充滿活力,還要注重從物質方面著手,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在工作上支持、晉升上照顧、生活上關心、待遇上保障扶貧幹部,讓他們在“衝鋒陷陣”時無“後顧之憂”,從而“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