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椒网评:打好“三张牌”,关爱扶贫“挑担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自党的十八大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全体扶贫干部的心血与付出,彰显着全体扶贫干部的期待与希冀。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剩下的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和烫手的“红山芋”,要想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必须进一步爱护扶贫干部,关爱脱贫攻坚的“挑担人”。

要打好“作风牌”,为扶贫干部“减负”。习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追根溯源,扶贫工作的初心就在于让贫困村不再贫困,让贫困户不再贫困。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急功近利、背离初心,让一线干部在开会、填表、写材料上倾注大量精力,企图通过后期修饰“一键美颜”“妙笔生花”,扶贫干部“敢怒不敢言”。这种形式主义之风,不仅有损党和政府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形象,还侵犯了人民群众获得实惠、脱贫致富的权益。为此,扶贫工作中的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为一线干部“松绑”,使他们把精力用在实打实的脱贫工作中去。

要打好“培训牌”,为扶贫干部“提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经济、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扶贫干部空有一颗紧迫之心而无非常之力,是难成大事的。为此,要根据扶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扶贫干部开展培训,一方面通过思想修养课程,培养扶贫干部忠党爱党、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能力课程,提高他们谋篇布局的组织能力、运筹帷幄的管理能力、选择方案的决策能力、与群众相处的沟通能力等,使扶贫干部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要打好“爱护牌”,为扶贫干部“助力”。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英勇战士”,要让扶贫干部干事有劲头,就要保证他们工作有盼头、生活有奔头。为此,必要重视对扶贫干部的关心与爱护,不仅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励,让扶贫干部斗志昂扬、充满活力,还要注重从物质方面着手,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在工作上支持、晋升上照顾、生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扶贫干部,让他们在“冲锋陷阵”时无“后顾之忧”,从而“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