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自由不僅僅意味著擺脫自身的枷鎖,還意味著以一種尊重並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曼德拉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越獄是個經典題材,它總是與匪徒的傳奇色彩相聯繫。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人類嚮往自由的訴求世上再也沒有比在監獄更懷念自由的寶貴的地方。

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被視為經典中的經典。一個男人利用小錘子,用17年的時間挖通一條越獄的通道,換得了珍貴的自由。讓人意猶未盡的是,影片未展示他是如何實施這項計劃的。2020年,《逃離比勒陀利亞 》為我們填補了這個遺憾。

一、劇情步步緊逼,哈利波特化身開鎖王,39把鑰匙打開自由之門

《逃離》的主演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對,就是陪伴我們童年的"哈利·波特"。這次他扮演的是因為反對種族隔離,被投入監獄12年的鬥士蒂姆。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進入監獄的第一天,蒂姆就宣佈準備越獄。或許我們會覺得很扯,畢竟越獄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看似不合情理反而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片頭早已說的很清楚,故事來自真人真事,甚至原型人物蒂姆·詹金,也參演了電影。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理想很圓滿,現實很骨感。比勒陀利亞監獄,外牆高6米,鋪著帶刺的鐵絲網,探照燈從早亮到晚。翻牆不可能,挖地道也是白搭。監獄下面的岩石堅硬無比,不管怎麼挖都挖不到監獄外面。獄友告誡他們,有人嘗試了,全都以失敗告終。

幸好,蒂姆有一項絕技:開鎖大師。404天的牢獄生活裡,蒂姆給15道門配了39把鑰匙,成功走出監獄。整個故事都在圍繞主人公如何破解監獄的十幾道大門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 一是強大的場面調度能力,營造出扣人心絃的緊張感

電影的場地放置在幾平米的牢房,鏡頭緩緩從頭頂慢慢下移,最後俯視著畫面下方的主人公。揭示出了環境的暗點、氛圍的壓抑。獄警的鏡頭多是仰拍,對主人公則是俯拍,暗示了兩者之間身份的巨大反差,以及獄警對犯人生殺予奪的權力。

讓我們注意一個情節: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和絕妙的手工活,蒂姆打開了牢房的第一道門。然而,牢房的第二道鐵門沒有插孔朝裡的插孔,這意味著這道門只能從外面打開。

蒂姆發明了轉輪,固定在長棍上,再從窗戶伸出長棍轉動鑰匙。沒想到,鑰匙掉在了地上,木棍沒有辦法收回鑰匙。

此時,獄警的腳步聲步步緊逼,窗外的巡邏燈若隱若現。蒂姆的情緒緊張到極致,如果被發現,他們就要再加至少20年的刑期。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慌忙中,蒂姆把泡泡糖粘在木棍上,一點點嘗試粘回鑰匙,一次次失敗,觀眾也跟著屏住了呼吸。躺回床上,鏡頭給了主人公特寫:能清楚看到主人公上下起伏的胸膛,然後蜷縮在床上瑟瑟發抖,感受到他極度的緊張。

  • 二是巧妙的布光,明與暗時而涇渭分明,時而交織糾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電影的場景大部分發生在晚上,

處理好光線事關成敗。影片巧妙借用了月光的反射,將越獄行為的隱秘性,後果的危險性,角色內心的忐忑不安等,刻畫的身臨其境。

在一次探險中,獄警突然走出房間,張皇失措的蒂姆和斯蒂芬躲進了儲物櫃。獄警的腳步聲在外面響著,這時,一束光打進了儲物櫃裡,只照在兩個角色的眼睛,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人的眼睛寫滿了恐懼。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在另一個鏡頭中,主人公將門鎖打開後,突然一束光從鎖孔照射了出去,鏡頭也隨著鎖孔狹小的空間,環繞著大門裡的一切:小心翼翼的蒂姆,慌張失措的斯蒂芬,冰冷的牆壁,安靜的牢房。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電影結尾,歷經四百多天牢獄之苦,主人公們走出監獄大門。前面所有的陰暗和灰色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陽光,耀眼的太陽照射著外面的世界,灑在了三位越獄者身上。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二、讓我們記得這段歷史:那些身處囹圄的鬥士,是他們堅持不懈反抗種族隔離,換來了今天的平等和自由。

在比勒陀利亞地方監獄,曼德拉被關在4平方米的牢房長達27年。看到這個故事時,我很想知道,是什麼在支撐他,不僅沒有瘋掉反而更有活力。

這部電影揭示了這群人在為什麼抗爭?是什麼鑄就了他們人格的偉大?

電影的重心放在了越獄的過程,但並沒有淡化南非種族隔離衝突。一個世紀前,南北戰爭讓美國廢除了農奴制,恢復黑人自由,一個世紀後的南非,白人仍然享受特權,黑人仍然被任人宰割。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電影開頭,以紀錄片的形式介紹了種族隔離的情況。1973年,警察向黑人投射催淚彈,開槍、毆打平民,警察像殺兔子一樣殺黑人小孩。白人卻在專屬的沙灘上喝著冰鎮飲料,悠閒自得。種族隔離的現實赤裸裸擺在我們面前。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身為白人,蒂姆和斯蒂芬的行為遭到了當局的嚴懲。在審判中,法官憤怒的問道:這個國家養育了你們,她生下了你們,滿足了你們提供了所需的物質需求,這是你們選擇報答的方式嗎?

這就是南非的現實。外面只是個更大的監獄,自由只是英國殖民者的特權。

在監獄裡,他們也是特殊的群體。他們穿著灰色的囚服,普通的囚犯穿著藍色的。他們不能帶筆、收音機、報紙,更不能互相討論政治。

他們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丹尼斯·戈爾德貝格,曾是皇室成員,試圖通過暴力革命來推翻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他還是南非反種族壓迫運動的領袖,和曼德拉、席蘇魯一起受審,被判了60年。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即使聚焦于越獄,導演時不時提醒觀眾,種族衝突一直就在他們身邊。電影中,蒂姆通過黑人服務員獲得報紙,兩個人在打手勢的時候,被獄警發現。幾天後,獄警告訴蒂姆,這個黑人被絞死了。說話的口氣輕描淡寫,好像在說踩死了一隻螞蟻。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一場爭論戲,讓這部電影不再僅僅是一部越獄片。蒂姆認為,他們必須逃出監獄,直接投身到反對種族隔離都鬥爭中,呆在監獄意味著不作為 。丹尼斯卻持相反的觀點。"每一粒種子必須先種在地上, 你才能享受到樹上結出的果實。有的人必須留在獄中犧牲,提醒所有人。"

我佩服這群人,他們雖然是白人,心中裝的卻是數百萬黑人的自由。關在籠子裡和放出牢籠,對他們沒有區別。他們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堅持不懈抗爭不公正的種族隔離政策。

《逃離比勒陀利亞 》:自制39把鑰匙越獄,比肖申克更偉大的內涵

歷經404天牢獄之災,蒂姆和斯蒂芬輾轉多地到達倫敦,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繼續反對種族隔離。十幾年間,他和好友斯蒂芬一直在逃亡,直到1991年才被赦免。他的獄友們也被釋放,重見天日。

結尾:

1992年,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以瓦解而告終。我們對堅守在監獄中抗爭的戰士心懷敬意,我們也敬仰那些衝出牢籠,始終奔走在群眾前面的鬥士。肖申克爭取的是個人的自由,他們爭取的是全人類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