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袁世凯(二)

三.袁慰亭充满争议的一生,功过是非。

袁世凯,袁慰亭,乱世枭雄?中国华盛顿?窃国大盗?不吹不擂,不恶意否定,笔者认为袁慰亭,功远大于过,绝对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且无法替代的核心人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功:

a. 以和平方式,推翻了满清对中国200多年的封建统治。初建共和,初步实现中国南北统一,建立相对完善的国家管理机构。堪称“中国华盛顿”。

b. 以强有力的手段维护国家统一,提出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口号。

对蒙古,颁布《蒙古待遇条例》稳定蒙古贵族人心,与沙俄进行谈判,确定外蒙为中国领土这一原则性立场,并与1915年,名义上恢复了对外蒙的主权。

对西藏,颁布了《西藏待遇条例》,拒绝英国提倡的《西姆拉条约》,维护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

c. 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支持。

废除科举,积极建立近千所新式小学、中学、大学。今山大大学为袁世凯在山东任职时创立。

d. 建立相对完善的经济体制,促进民族经济的大发展。如颁布《国币条例》,同意全国货币;颁布《证券交易法》,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解除开办工厂的若干限制,鼓励使用外资、民资发展实业,奖励经济突出贡献者。建造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

e. 建立中国近代史上正规化军队,中国近代军队的缔造者。

f. 建立相对完善的国家管理机构。创立了中国近代警察管理体系,并颁布了《警务章程》;

2. 过:

违背民意,背弃革命要旨,废除共和,称帝,实行君主立宪制。

3. 争议:《二十一条》的签订,是丧权辱国,出卖国家利益?还是积极应对,全力谈判,维护国家利益?

谈判之前日本的要求: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该项条款,俨然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属国)

谈判后,签订的条约,已废除条约第5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签订条约的时代背景:

①内忧,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举国上下,百废待兴。

②外患,西方列强,积极设法瓜分中国。

四. 以当代视角,解析袁慰亭人生之路。

无可争议,袁世凯的人生不可谓不精彩,从一落地书生跃至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国整个近代史的发展。我们以当代视角,解析一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人生的巅峰。

1. 个人能力的展现(打铁还需自身硬,智商与情商的有效结合,在其乱世,能协调各方,掌握全局,手段不可谓不强悍)

①科举之路。

四书五经,科举文章,能力一般,刚算及格,终生未考取功名。成为袁世凯人生一大憾事。

②兴趣爱好转化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之路。同时也展现了其超强的学习能力。

好武,喜兵法战术,科举之路失败之后,果断弃文从武,转战自己的优势方面。

③慧眼识珠,识人、交往、驭人之术可谓老到。

19岁与落魄书生徐世昌(1918年,徐世昌被选为民国总统)相识,并义结金兰,赠其金银,助其入京赶考。徐世昌成为袁世凯日后征战生涯中重要的谋士。

北洋三杰: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均为,袁世凯所发掘、培养之才。

④事务处理能力,与领导的配合能力,几乎得到所有直属领导的赏识。

18岁协助袁保恒,开封赈灾,初次展现办事能力。

23岁协助吴长庆,入朝平乱,稳定朝鲜内部局势。

25岁,一己之力打败日本,平定朝鲜内乱,深得李鸿章欣赏。受李鸿章重用,以大清代表的身份,管理朝鲜9年。

35岁小站练兵,深得光绪、荣禄欣赏。

⑤时机把握,化被动为主动,借机上位。

朝鲜内乱,借机发展,超强个人能力第一次的全方位展现,同时也是实现了人生财富、人脉的扩展。

甲午战争,获得了小站练兵权,也为自己势力的发展打下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戊戌变法,最大化的扩大了自己的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借机自保,削弱其他武装力量。

武昌起义,借机上位,推翻满清统治。

2. 外部协助力量。

① 生活阅历、经历。

从5岁起,跟随养父到全国各地任职,后去北京学习,游览各地,深谙生活、官场生存之道。(就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意思)

② 强大的家族背景,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养父:袁保庆(生父袁保中的亲弟),政府要员,官至二品江宁盐法道(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

叔祖(爷爷的亲兄弟):袁甲三,政府要员,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事,赐号“伊勒图巴图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

叔父(表叔):袁保恒(袁甲三之子),官至刑部侍郎(京官),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

养父结拜兄弟吴长庆,“清末四公子”之一,淮军将领,李鸿章嫡系,与袁世凯养父袁保庆为结拜、生死之交。(那个年代的结拜兄弟,是真当亲兄弟处啊)

③贵人相助。

第一个贵人吴长庆,袁世凯弃文从武的引路人。

第二个贵人李鸿章,提供了朝鲜的发展机会。

第三个贵人荣禄,袁世凯小站练兵,掌握军权的关键性人物。

④时势造英雄。

乱世之秋,英雄辈出。

⑤天赐良机。

统管朝鲜9年,可以算是袁世凯人生中最关键的沉淀期,远离满清权利斗争的核心地区,在朝期间积极学习,不骄不躁,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锻炼,更积攒了丰厚财富与人脉关系,为以后开拓自己的霸业,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