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袁世凱(二)

三.袁慰亭充滿爭議的一生,功過是非。

袁世凱,袁慰亭,亂世梟雄?中國華盛頓?竊國大盜?不吹不擂,不惡意否定,筆者認為袁慰亭,功遠大於過,絕對是改變中國近代歷史,且無法替代的核心人物,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1. 功:

a. 以和平方式,推翻了滿清對中國200多年的封建統治。初建共和,初步實現中國南北統一,建立相對完善的國家管理機構。堪稱“中國華盛頓”。

b. 以強有力的手段維護國家統一,提出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口號。

對蒙古,頒佈《蒙古待遇條例》穩定蒙古貴族人心,與沙俄進行談判,確定外蒙為中國領土這一原則性立場,並與1915年,名義上恢復了對外蒙的主權。

對西藏,頒佈了《西藏待遇條例》,拒絕英國提倡的《西姆拉條約》,維護了中國在西藏的主權。

c. 對中國近代教育的支持。

廢除科舉,積極建立近千所新式小學、中學、大學。今山大大學為袁世凱在山東任職時創立。

d. 建立相對完善的經濟體制,促進民族經濟的大發展。如頒佈《國幣條例》,同意全國貨幣;頒佈《證券交易法》,促進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解除開辦工廠的若干限制,鼓勵使用外資、民資發展實業,獎勵經濟突出貢獻者。建造了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京張鐵路。

e. 建立中國近代史上正規化軍隊,中國近代軍隊的締造者。

f. 建立相對完善的國家管理機構。創立了中國近代警察管理體系,並頒佈了《警務章程》;

2. 過:

違背民意,背棄革命要旨,廢除共和,稱帝,實行君主立憲制。

3. 爭議:《二十一條》的簽訂,是喪權辱國,出賣國家利益?還是積極應對,全力談判,維護國家利益?

談判之前日本的要求:

①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

②承認日本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並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為限。

③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採。

④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⑤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中日合辦警政和兵工廠。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建築權讓與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和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等等。(該項條款,儼然將中國變為日本的附屬國)

談判後,簽訂的條約,已廢除條約第5項。

①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

②承認日本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並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為限。

③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採。

④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簽訂條約的時代背景:

①內憂,各方勢力,蠢蠢欲動。舉國上下,百廢待興。

②外患,西方列強,積極設法瓜分中國。

四. 以當代視角,解析袁慰亭人生之路。

無可爭議,袁世凱的人生不可謂不精彩,從一落地書生躍至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影響中國整個近代史的發展。我們以當代視角,解析一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邁向人生的巔峰。

1. 個人能力的展現(打鐵還需自身硬,智商與情商的有效結合,在其亂世,能協調各方,掌握全局,手段不可謂不強悍)

①科舉之路。

四書五經,科舉文章,能力一般,剛算及格,終生未考取功名。成為袁世凱人生一大憾事。

②興趣愛好轉化為自己的人生奮鬥之路。同時也展現了其超強的學習能力。

好武,喜兵法戰術,科舉之路失敗之後,果斷棄文從武,轉戰自己的優勢方面。

③慧眼識珠,識人、交往、馭人之術可謂老到。

19歲與落魄書生徐世昌(1918年,徐世昌被選為民國總統)相識,並義結金蘭,贈其金銀,助其入京趕考。徐世昌成為袁世凱日後征戰生涯中重要的謀士。

北洋三傑: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均為,袁世凱所發掘、培養之才。

④事務處理能力,與領導的配合能力,幾乎得到所有直屬領導的賞識。

18歲協助袁保恆,開封賑災,初次展現辦事能力。

23歲協助吳長慶,入朝平亂,穩定朝鮮內部局勢。

25歲,一己之力打敗日本,平定朝鮮內亂,深得李鴻章欣賞。受李鴻章重用,以大清代表的身份,管理朝鮮9年。

35歲小站練兵,深得光緒、榮祿欣賞。

⑤時機把握,化被動為主動,藉機上位。

朝鮮內亂,藉機發展,超強個人能力第一次的全方位展現,同時也是實現了人生財富、人脈的擴展。

甲午戰爭,獲得了小站練兵權,也為自己勢力的發展打下了強大的軍事基礎。。

戊戌變法,最大化的擴大了自己的利益。

八國聯軍侵華,藉機自保,削弱其他武裝力量。

武昌起義,藉機上位,推翻滿清統治。

2. 外部協助力量。

① 生活閱歷、經歷。

從5歲起,跟隨養父到全國各地任職,後去北京學習,遊覽各地,深諳生活、官場生存之道。(就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意思)

② 強大的家族背景,強有力的後盾支持。

養父:袁保慶(生父袁保中的親弟),政府要員,官至二品江寧鹽法道(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

叔祖(爺爺的親兄弟):袁甲三,政府要員,官至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提督八省軍事,賜號“伊勒圖巴圖魯”。(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

叔父(表叔):袁保恆(袁甲三之子),官至刑部侍郎(京官),從二品(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

養父結拜兄弟吳長慶,“清末四公子”之一,淮軍將領,李鴻章嫡系,與袁世凱養父袁保慶為結拜、生死之交。(那個年代的結拜兄弟,是真當親兄弟處啊)

③貴人相助。

第一個貴人吳長慶,袁世凱棄文從武的引路人。

第二個貴人李鴻章,提供了朝鮮的發展機會。

第三個貴人榮祿,袁世凱小站練兵,掌握軍權的關鍵性人物。

④時勢造英雄。

亂世之秋,英雄輩出。

⑤天賜良機。

統管朝鮮9年,可以算是袁世凱人生中最關鍵的沉澱期,遠離滿清權利鬥爭的核心地區,在朝期間積極學習,不驕不躁,個人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鍛鍊,更積攢了豐厚財富與人脈關係,為以後開拓自己的霸業,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