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別人。

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無日不生塵。”唐朝李商隱《殘花》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李商隱的詩,向來以晦澀聞名,但是其典雅的音韻,以及密集的情感,卻讓人沉醉。彷彿是一杯美酒,喝出各種滋味,卻怎麼也分不清楚,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李商隱的詩有一種天然殘缺的美。

比如這一首《殘花》。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別人。”那快要凋謝的花朵,在露水中搖曳,感嘆春天留不住。你開的這樣的早,這樣的尖新,你怨不了別人。

因為李商隱的詠花詩不多,荷花幾首,辛夷幾首,石榴幾首,牡丹兩三首,梅花兩三首。就讓人好奇他到底是說的哪一種花。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在紅樓夢中,曾用“寶釵無日不生塵”,來暗示薛寶釵才華和人生被埋沒,這首詩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是牡丹。

但是細品起來又覺得不對,牡丹是晚春的花,談不上留不留得住春天,相反,正是因為牡丹花的到來,春天才被延長了。所以在唐朝牡丹花是富麗永恆的象徵,甚至比後來的朝代更多了道家的仙氣。

那留不住春天的殘花,李商隱到底是指的哪一種或者哪一大類呢?是什麼花能夠讓它有這樣的詠歎。

李商隱有一首梅花詩,他是在扶風界的道旁看到了11月份早開的梅花,他發出了哀嘆,“為誰成早秀,不待做年芳。”說你開的這麼早,不等待花時花季,不等待春風,你到底是為誰?

在南方溫暖的季節,百花齊放,他卻忽然想念南方早已經沒有了的寒梅,“寒梅最堪恨,常做去年花。”你要知道寒梅在他記憶裡開放,他是怨恨寒梅開花太早,等不到熱鬧溫暖的春天。

在這樣的一首詩裡,誰在春天裡“尖發”?只有梅花。所以李商隱的這首詩不是寫牡丹花的,是寫在春天正好的時候,梅花已經盡力過了,春天來的太晚,它已經用盡了力氣,留不住春天。在春天早上的露水裡凋零。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若是梅花只靜靜的守著,不過早的開放,如同修煉的道人,獨守修仙的夢,但那樣的梅花如同寶釵埋在盒子裡,歲月也會讓它形同槁木,寂寞如死吧。

這其實是李商隱人生和心境的兩難。

李商隱是一個少年天才,16歲的時候就選入了令狐楚的幕府,反正是因為天才的早慧,他比別人受到更多的傷害,奪目的是才華,也為才華所累。他這麼早出道,有兩種原因,第1種原因是家庭寒苦,他必須早早的成名立業,改善家境,第2個也是因為天賦其才,不忍埋沒。

但是他的人生實在是離奇。考上了進士,被剝奪做官的資格,想有所作為,朝廷的雙方陣營都不敢用他。他的志向抱負,乃至於生活為才所累,一生都沒有被重用。他越是感到時不我待,時光緊迫,命運就越發的嘲弄他,到了什麼地步呢?比如說他到一個地方做幕僚,那個幕府的長官,不是被病死就是被調離。在唐朝幕府是低級官僚和文士進身之階,一方面可以獲得薪水,穩定的幕府會像朝廷輸送大量的人才。但是李商隱真的很悲催。通常幹不到一兩年,正有機會提升的時候,幕府就換了主人,主人不是病死,就是調離,這種狀況幾乎維繫了20年。讓人不可思議,厄運一直跟著他。

又比如,在最艱難的時候,就是40歲的時候,他幕府的工作也丟了,因為幕府的主人又死了,同時小他10來歲的太太也死了。

但是李商隱有沒有才華呢?他是公認的。但問題就在於每一個關口,命運都給他關上了門,他不得不從16歲開始起,到處顛沛奔波,直到生命的將止。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一個早慧的天才,會分外敏感時光的流逝。他像一樹早梅花,玉樹臨風照眼驚人,但問題就是春風不度玉門關。身邊到處都是熱鬧的百花,獲得了春天的青睞,可是李商隱的春天,不是來的太晚,就是來的不夠徹底。春天來了,他也老了。

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典型就是起了個早集,凍死在春寒裡。他走在了時代的前頭,卻被命運拋在了尾後。

李商隱的人生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十幾歲時,他在玉陽山修道,如果沿那條道路走下去,也許不夠坎坷,成為一個資深的道士。但是那樣的人生豈不寂寞?就算是修煉成了道教大咖,又有誰知道他的救世才華?然而他的救世才華,在人間照樣沉埋,而且更加的辛苦和悲哀。

橫豎都是這樣的一個命運,如同一樹過早開放的梅花,開也寂寞,落也寂寞,不開不落,更加的寂寞。這就是他的悲苦人生。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然而李商隱在現實中他還是一個勇者,因為兩害相權取其輕,關著也是死,出來也是死。他並不甘心寶釵何日不生塵的命運,在人世裡跌宕顛沛了46年,最後掛了。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自己就是寶釵就是錦瑟,就是梅花,就是殘花,是選擇也是命運,是不甘也是甘心。只能如此。

但是我們可以聽到李商隱的心聲。

他不願意過那種”寶釵何日不生塵”的日子。

但是紅樓夢裡的薛寶釵,她到底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呢?


再探李商隱的《殘花》,寶釵無日不生塵,他是說的牡丹花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