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高盛:油價還會跌

北京時間4月13日凌晨沙特主持召開的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落下帷幕,OPEC+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油價大戰宣告結束。

歐佩克+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高盛:油價還會跌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遭到墨西哥反對,談判一度接近破裂。但經過週末緊急外交斡旋,談判終於回到正軌。最終,墨西哥仍未對每日10萬桶的減產規模做出“妥協”,而是其它產油國做出了讓步,這也凸顯出產油國之間的分歧,因此未來該協議的執行力也有待觀察。此外,高盛等國際大行更是直言,歐佩克+減產協議是歷史性的,但減產規模不足,油價將在未來數週內進一步下跌。

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 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此前沙特與俄羅斯等國在9日舉行的歐佩克+機制緊急會議上達成初步減產意向,計劃於五、六兩月每日減產原油1000萬桶,但墨西哥不滿意自身的每日40萬桶的減產份額,表示僅願意每日減產10萬桶,導致協議未能生效。在最新一次的會議中,與會各國同意將墨西哥的減產份額降至每日10萬桶。

按照協議,減產計劃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為期兩年,並將在2021年12月由相關國家進行再次審核。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20年5月至6月將每日減產1000萬桶,2020年7月-12月將每日減產80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每日減產600萬桶,其中沙特和俄羅斯兩國的減產以每日1100萬桶為基準,而其他國家的減產則以各自2018年10月的產量為基準。歐佩克+機制成立於2016年,由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共23個國家組成,但全球產油第一大國美國並未參加這一機制。

美國原油減產難複製歐佩克模式

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作為近年來憑藉頁岩油氣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產油國之一的美國,其如何參與減產備受關注。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減產難以效仿歐佩克通過政府主導的方式進行,更可能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

美國雖然不是歐佩克+成員,但支持通過減產穩定油價,以保護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氣企業。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當前原油供應嚴重過剩,油價過低讓美國能源企業遭受重大打擊,這將導致企業大量裁員。

不過,美國要實施強制減產並非易事,首先要面對來自業界的反對。美國石油學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薩默斯日前表示,美國有超過9000家油氣企業,市場應該發揮主導作用。當前能源市場的波動是需求出現歷史性下降造成的。與其他行業一樣,油氣行業最好的恢復方法是戰勝新冠疫情,穩定需求。

新華財經經濟分析師董時珊表示,美國對於此次減產更多是“矛頭向外”,強調油價大跌已導致美國石油企業被動減產。美國主動減產的可能性不大,更多將通過稅收、外交等手段推動沙特、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大幅減產。

實際上,美國頁岩油氣企業已經開始大幅削減資本開支,並減少勘探開發活動及實施破產重組。油田服務企業貝克休斯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過去4周,美國活躍石油鑽機累計減少179個,降幅達26%。

布魯耶特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將下降近200萬桶,甚至達到300萬桶。

高盛:規模不足,油價還會跌

分析人士指出,分歧難以彌合是減產協議達成緩慢的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焦點就是墨西哥,根據協議其需要減產40萬桶/天。但墨西哥對此協議表示反對,並表示只准備減產10萬桶/天,其態度一直未扭轉,從最新的消息看,其它產油國作出了讓步和接受。

業內專家表示,儘管減產協議出臺,原油供需前景和原油價格更加霧裡看花。實際上,即使主要產油國達成原則性減產協議,減產規模也不足以彌補疫情造成的大幅下滑的全球石油需求量。1000萬桶每天的減產對於市場來說仍是不夠的,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這可能趕不上需求下滑的速度。

高盛在第一時間發佈報告指出,歐佩克+的減產協議雖然是“歷史性”的,但“減產規模不足”。預計油價將在未來數週內進一步下跌。

瑞銀表示,預計布倫特及WTI油價在6月底保持在每桶20美元,但隨著疫情消退及經濟復甦,國際油價下半年將回升至每桶40美元或以上。目前產油國面對“油滿之患”,許多商業儲油設施已不勝負荷,美國政府甚至計劃向油企出租戰略石油儲備空間。油價暴跌對產油國固然不利,對消費國卻是難得的採購機會。

來源:新華網、中國證券報、央視新聞、財經網

新媒體實習編輯:劉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