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一日遊之江蘇地區繪畫特展

前段時間和家人一起去了南京博物院,是網上微信公眾號預訂門票防止可能的限流。冬季的天氣好像都是有點陰陰的,下點小雨,就帶著傘,到了發現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遊人那麼多,還是一個很舒適的觀賞環境。

在南博院對著正門的歷史館外,看到目前正在推出了20世紀中國畫大家展“仰之彌高”畫展大幅宣傳海報,裡面有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張大千、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等大師級別作品。

南京博物院一日遊之江蘇地區繪畫特展


我們到了藝術館參觀江蘇地區的繪畫特展——寫實主義興起、兼容幷蓄。從這裡我們可以深刻地感覺到其實中國近現代中西方繪畫藝術其實還是從江蘇這片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最早開始興起的。

1902年清政府在南京創辦了兩江優級師範學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校長設置國畫手工科教授中西繪畫,開全國之先河,是在中國最早的美術教育機構。1928年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成為國民時期最高的學府,也是當時國立大學中西科設置最全、規模最大的學校,在世界大學的排行榜中位居亞洲榜首。中央大學匯聚了當時全國一流的專家學者任教,師範學院藝術系的教授,更是眾星閃耀,名家薈萃。

歐洲留學的徐悲鴻將西方藝術的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加強素描訓練,推行寫實主義;留日的陳之佛、傅抱石分別承擔圖案學、色彩學、西洋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篆刻等課程。另外還有花鳥畫名家張書旗,“嶺南畫派”開派畫家高劍父和“渡海三家”之張大千、黃君璧都先後執教於此,可見當時師資力量如此之雄厚。

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20世紀上半葉的江蘇畫壇發生了變化,風格分為“借古開今”和“融外入中”,前者如吳湖帆,呂鳳子、馮超然,後者如徐悲鴻、傅抱石、陳之佛。

而就我個人而言呢,其實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傳統繪畫“借古開今”這一派,因為喜歡中國畫裡講究的形神兼備,以意造像,內外兼修的神韻,就是謝赫六法裡面的“氣韻生動”,它既不是如古典音樂般的抽象派,也不是如素描寫生的具象派,而是如詩意般意象派,似乎兼有具象和抽象,但是更是講究一種人的心靈與景物的融合,與萬物的相通。

我們這回看的畫展是自1960年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以後,以傅抱石為代表的江蘇畫家在繼承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將寫生帶動中國傳統畫變革創新的繪畫作品,有近百幅。

南京博物院一日遊之江蘇地區繪畫特展


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傅抱石

還有嶺南畫派開山鼻祖高劍父的《蒼鷹圖》,徐悲鴻的《駿馬》,陳之佛的《月波雁影》,魏紫熙的《黃洋界》,陳舊村的《九如圖》,陳大羽的《公雞圖》等等。

南京博物院一日遊之江蘇地區繪畫特展


環遊這個幾百平米的展廳一週,幾乎所有人都懷有崇敬之情,隔著玻璃櫥窗來靜靜觀賞裡面的繪畫作品,或者拍照,大家是那麼的安靜,在這裡也是小聲探討著,恐怕影響他人的觀賞,氣氛非常的和諧安寧,大家通過繪畫作品與畫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感應溝通和對話。

我在默默的觀賞中已站有2個多小時也不覺得累,只是覺得好看的作品太多,真的一時難以看完。

在這些現代江蘇畫家畫中似乎看到了清初四大名僧之一八大朱耷筆下的孤傲不羈的小鳥影子;感受到了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淋漓酣暢、恣意灑脫,看到了唐宋青綠山水的燦爛明豔、溫蘊俊秀;聽到了飛流瀑布直下三千尺與下面岩石的激烈碰撞的水聲;領略到了類似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採蓮歌中“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在蓮葉下嬉戲打鬧玩耍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地嬉戲玩耍的很美意境;仿若舉目遠眺了時常被雲霧瀰漫黃洋界的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氣象萬千……

乘地鐵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還有畫展中一幅幅畫的飄過,慶幸能有機會欣賞傳世之佳作,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啊,希望有機會經常過來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