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再傳捷報 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日前,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

據介紹,此次試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本輪試採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試採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氣規模大幅提升,為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奠定了技術基礎,也讓我國成為了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二是自主研發了一套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的關鍵技術裝備體系,大大提升了深海探測與開發能力。試採形成了六大類32項關鍵技術,其中6項領先優勢明顯;研發了12項核心裝備,其中控制井口穩定的裝置吸力錨打破了國外壟斷。這些技術裝備不僅為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在海洋資源開發、涉海工程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三是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環境保護和監測體系,進一步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綠色開發的可行性。自主創新形成了環境風險防控技術體系,構建了大氣、水體、海底、井下“四位一體”環境監測體系。監測結果表明,試採過程中,甲烷無洩漏,也未發生地質災害。

為什麼我們要勘查、開採可燃冰?可燃冰的學名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固態結晶物質,分解為氣體後,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9.9%,所以也有人叫天然氣水合物為甲烷水合物。又因為天然氣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淺灰色晶體外貌類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塊一樣被點燃,所以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根據理論計算,標準狀態下,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甲烷氣和0.8立方米的水,可以說可燃冰就像一個天然氣的“壓縮包”,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釋放出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環境汙染物,所以被譽為21世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而且,據專家預測,可燃冰資源量巨大,被國際公認為未來重要的戰略性接替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