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珍珠,是收藏中的“搶手熱門藏品”,從古至今經久不衰。我國和歐洲都有許多關於珍珠的神話傳說,歐洲神話說珍珠由露神的眼淚變成;我國早有

“珠聯合浦龍女量珠”之說。

在我國東南沿海以及南部沿海城市,一直都是珍珠的主要產地。顆顆珍珠晶瑩剔透,能工巧匠們把珠子串成鏈,頗受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歡迎。根據珍珠的大小和形狀,這些珠寶也分成三六九等。珍珠文化是少數能夠從封建王朝一直延續到現代收藏的文化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完美展現了一種卓然天成的美感以及人類藝術的雕琢。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壹】顆顆白珠,承載華夏曆史

廣西的合浦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珍珠產地,“合浦珠還”這一成語也一直流傳至今。“合浦珠還”寓意深遠,一群喪盡天良貪官汙吏讓蒼天憤怒,珍珠們選擇遠離,最後清官復任,珍珠又失而復得。看來在年代久遠的封建社會,人們就把珍珠與“清廉”聯繫在了一起。潔白無瑕的美物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聯想,總能讓人期待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陳毅帥元帥曾在休假的過程中看到珍珠有感而發,寫下“看今朝合滿珠還,真無價”這樣的名句。珍珠文化總能讓人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沉思。古代有“隋珠和璧”的傳說,說明人們已經把和氏璧與珍珠划起了等號,足夠證明珍珠的地位。

  • 在東周時期,就流傳著和壁是異寶而珍珠是來自大海的奇珍,把珍珠推到了上位。
  • 在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代,我國南部生產大量珍珠,那些地區被孫權統治,他在那裡設立郡縣,加強了管理。
  • 在明代,皇帝朱祁就對珍珠異常喜愛,每年派遣官員採集珍珠,還設立了採集珍珠的官員職位。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嘗試人工養殖珍珠的國家,早在宋朝的史書上,就已經有養殖河蚌產出珍珠的歷史記載。珍珠的養殖雖然古已有之,但是一直到近現代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要,有很多珍品珍珠都從野生的蚌類中採集的。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往來人”喜愛“鱸魚美”,顆顆滾圓潔白的珍珠能讓人著迷,因此總有一些底層的人群去鋌而走險。為了巨大的珍珠產業市場,“一葉舟”必須要“出沒風波里”。在封建社會,負責採珠都被人們稱為

“水耗子”,為了能夠收集珍珠,他們要潛入海底,工作十分艱險,一不留神就可能送命。但是為了利益與生存,從來都不缺乏鋌而走險的人。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細細品味,再看那一顆一顆無暇的珍珠,不知為何總有柳宗元《捕蛇者說》裡的那種辛酸與淒涼的味道。“滄海月明珠有淚”裡的“眼淚”,這一顆又一顆珍珠,到底是“鮫人”的眼淚還是那些貧苦百姓的眼淚呢?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貳】無暇珠寶,迷醉封建帝王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對珍珠玉器情有獨鍾,尤其到了清朝,珍珠就成了珠寶中的上品。在歷代封建統治者裡,擁有珍珠最多的人是清朝慈禧太后。她死後陵墓被盜,裡面的珍珠竟然顛簸簸著向外滾出來,其中有一枚世界上最大的珍珠也在她的手中緊緊地握著。(在“老子珠”未被發現前,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珍珠)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慈禧

直到1993年的時候,日本為紀念人工養殖珍珠成功100週年,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地展出這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珍珠,重達114克,直徑為7釐米左右,並命名為“亞洲珠”。日本方面表示它是四百多年前在波斯灣被發現的,這顆珍珠先到了古印度和古波斯等過度,最後流進了清宮。慈禧太后非常喜愛,於是這枚珍珠成為她的最珍貴飾物,再以後則下落不,至於這顆珍品為何被運到日本,眾說紛紜。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亞洲之珠

絕大多數收藏家都認為這顆巨形天然珍珠是康熙盛世時波斯進貢的寶物,康熙對此珠非常喜愛,就藏於圓明園。光緒初年,這顆珍珠在一位宮女手中,這個宮女後來歸西太后管理,西太后就將寶珠收在自己身邊。西太后駕崩後,寶珠成了她的殉葬物。後來被盜墓者挖掘盜竊,最後賣到了東洋。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知道真相的人都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因此我們很難再查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康熙還是西太后,面對這無暇晶瑩都寶物,都深深著了迷。盯著這美得不可方物的珠子,他們的魂魄都被吸了進去。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老子之珠(真主之珠),全球最大的天然珍珠,重達6350g。1934年,在菲律賓的巴拉旺海灣中發現的

【叄】串珠成鏈,引得百家收藏

珍珠在近代古董以及收藏市場頗受歡迎,珠圓玉潤,珍珠以滾圓為佳。老珠寶商說“七分珠,八分寶”,即夠八分重的滾圓珍珠就是稀世珍寶了。在自然生殖條件下,珠蚌受外界的各種刺激與影響,很難生長成大而滾圓的珍珠,夠八分重的珠子確是難得之寶,把“物以稀為貴”體現的淋漓盡致。珍珠具有晶瑩的光澤,做裝飾品最好,由於它們易於保存,古玩市場和一些珠寶商店,珍珠都是及其熱門的搶手貨。清代皇帝用珍珠做朝珠,一串朝珠是108顆,一顆八分左右重。老珠寶、古董商對皇帝朝珠的說法不少,他們都認為皇帝的朝珠用的是

“東珠”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東珠,滿語叫“塔納”

東珠產自松花江,松花江產的珠子大而圓。清代皇帝戴上東珠不忘東北故土,所以在珍珠收藏以及竄品當中,以這種東北產的“東珠”最為珍貴。現代很多專家認為,東珠並不是松花江貝類生成,乃東海口之吳淞江貝類所產。古稱松江,非松花江,乃吳淞江。很多古董商的老闆硬生生的把珍珠和“松花江”扯上關係,無非是為了銷售和利益而已。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東十八子提珠(網絡圖片)

產出珍珠的蚌類根據棲息地環境不同,也分為淡水棲息品種以及海洋棲息品種,但是真正的珍珠上品並不是純粹的淡水品種或者海洋品種產出的,而是一些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之間的“過度品種”。常見淡水和鹹水的過渡品種蚌類產于波斯灣一帶。清代時,波斯灣地帶給清廷皇帝進貢的珍珠較多,質量高於國內所產。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珍珠可製作珍珠衫、朝珠、項鍊、手串。“108顆為朝珠,80顆是項鍊,18粒做手串”,這是珠寶商編的順口溜,也是區分各類串鏈的具體數目。但不管是哪一種珍珠竄品,都很受歡迎。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清代朝珠,文武百官身份的象徵

【肆】假冒成災,感嘆珍珠文化

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珠點綴了不一樣的芳華,讓無數收藏家沉醉,珍珠文化也成為少數能夠流傳到今天的文化。但是珍珠文化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如今珍珠飾品早已假冒成災。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經營一些年代久遠的珍珠藏品,很多商家認為這種藏品在市場上似乎並不受歡迎。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髮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種“仿真手工竄珠”。雖然名字裡有“手工”,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使用機器製作的。這種竄珠的價格非常低廉,甚至一顆項鍊幾十元就可以買到,仔細觀察外表,與珍珠項鍊看不出任何區別。有一些精仿的產品甚至在重量上也下了功夫,拿起來也和珍珠竄鏈重量相當,簡直是做得惟妙惟肖。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少數喜歡珍珠的收藏者都會買這種手工竄珠做的假冒工藝品,然後小心翼翼的打個木框,做成看似身價很高的藏品。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因為一顆品相較好而且個頭足夠大的珍珠,價格是不菲的,這是一種低成本的投資方式,還能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珍珠收藏文化能走到了這一步,細細思考,我們也找不到是什麼原因。是工藝技術的推波助瀾,還是人的虛榮心作祟,仔細想想有這些原因,但是好像又不是主要原因。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用什麼來拯救這種畸形的珍珠文化呢?其實不妨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收集珍珠藏品。是晶瑩剔透的那種美感嗎?是那種卓然天成的自然氣息嗎?或許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們收集的不是一竄珍珠,而是這些珍珠她們背後那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慈禧太后將全世界最大的珍珠據為己有,最後卻流落到日本

採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