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民企融資難,再促經濟內循環

先解民企融資難,再促經濟內循環

民企融資難的痛點仍在持續,內循環又成為熱點,兩者之間有何種內在關聯?

顯然,擁有90%以上企業數量,並且提供80%以上就業機會和60%以上稅收的民企,不走出融資難的困境,內循環想循環也很難。

當下民企的融資環境到底如何?

一、國企發債規模超民企13倍

從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合計發行公司債31406億元,而同一期間民企的發債規模僅有2368億元。

2019年1月—2020年4月國企民企公司債淨融資額走勢(億元)


先解民企融資難,再促經濟內循環

數據來源:Wind

從公司債淨增融資走勢來看,國企融資持續擴張,而這期間民企的公司債合計淨增出現負數。換言之,在國企發債呈現擴張之時,民企的公司債規模出現持續性的萎縮,民企與國企的融資現狀正加劇分化。

二、民企銀行信貸額度僅佔國企10.8%

融資的分化不僅存在於債券發行,銀行授信也是重災區。根據發債企業授信額度整理發現,中央國企與地方國企合計擁有175萬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對比之下,民企的銀行授信額度僅有19萬億元。銀行授信在民企與國企之間高達156萬億元的差異深刻反映出我國民企融資的艱難窘境。

三、疫情防控債國企發行金額超民企8倍,數量超近6倍

受疫情影響,國家在今年3月啟動了疫情防控債,希望通過定向融資解決幫助實體經濟度過難關。據統計,截至2020年4月,國企共發行402只合計3174億元疫情防控債,而民企僅獲發行73只388億元。這一天壤之別使得民企在資金鍊上更加捉襟見肘。

四、信用評級AAA主體國企是民企的1.4倍

通過債券發行人最新主體評級可發現,AAA主體在國企中的佔比高達38%,而在民企中的佔比為27%。同時,AA-及以下主體在國企中佔比僅有2%,而民企中佔比高達20%,國企的主體評級總體較民企更高,不難看出民企的綜合融資成本較國企更高。

五、融資實操中的難上加難

各項數據指標的差異已經充分說明了民企融資難的窘境,但在實際融資的過程中還不得不面對銀行“贈送”的違背市場公平的各種“待遇”。

請看下錶:

先解民企融資難,再促經濟內循環

綜合上文中的一、二、三、四、五的數據與描述,我們不由得發問:同是企業,同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是一家人,同是同等重要,可是卻如此懸殊的待遇與機會,這公平嗎?

六、解決民企融資難之建議

近期,最高級別的會議再一次明確指出要確保融資重點流向中小微企業。這說明了我國在“內循環”的發展籌劃中對於民營企業的重視和支持。

以辯證思維的角度看,多次強調的本身,就已經說明以前的強調收效不佳。究其癥結,它不在於貨幣政策,而在於四個非貨幣政策因素,即資本約束、監管指標約束、商業銀行內部風控約束、問責機制約束。

對策何在?再複述和整理一下我們往期文章中的觀點:

第一,建議通過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降準、發行優先股、永續債等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

第二,做好民營企業貸款風險管理工作,在支持發展中防控風險,在風險防控中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對民營企業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

第三,運用大數據風控模型,通過抽取社保、稅務、水電等數據,對客戶進行更加客觀的信用識別;更多關注企業的綜合金融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信貸、投資銀行、現金管理、資產託管、財務顧問等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更加深入的瞭解客戶對象,重塑風控觀念和風控體系。

第四,建立小微信貸內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增加民營企業貸款考核權重,充分調動信貸人員營銷積極性,同時對未完成小微貸款新增目標的單位,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結束語

關於民企的地位與作用“56789”的說法早已成為熱詞,在各種相關文章中的援引率位居“TOP ONE”,可是……

不解民企融資難,內循環想循環也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