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诗歌创作,余秀华,家国情怀

我喜欢诗歌。严格些讲我喜欢诗词。唐诗宋词我都喜欢。古诗(新诗)现代诗我都喜欢(包括好的歌曲歌词)。

我也喜欢看一些优秀的诗评和诗人介绍。甚至于我还有一个贪想:能由诗人(尤其是成名诗人)现身说法,具体介绍他们是怎样写诗的。以满足诗歌爱好者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同样,我也不单单喜欢诗歌,也很想学写诗。

近年来诗坛出了个名诗人——余秀华

诗,诗歌创作,余秀华,家国情怀

余秀华

几个月在头条上断断续续读了她一些(现代)诗,觉得她是当今中国大陆诗歌苑里的一朵奇葩!她在新诗上的成就,目前来看有些遙遙领先。她独特的诗歌加上她的个人身世情况和她的健康情况及个性,使得她成为了一个毁誉参半、议论纷纷的富有争议的人物。

不管是肯定也好,赞美也好,攻讦也好,贬夷也好,她作为一个成名诗人,作为一个拿得出手许多佳作的残疾女诗人,她的存在和出现已在中国诗歌史上抹上了浓厚一笔。在诗歌的殿堂里,她己凭着她的诗作牢牢地占据了她应有的一席地位!

许多人容不得她或不能容她,我看是沒有道理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一个诗人在创作上或平时言谈上都要求忒高大上是不切实际也无必要的。

某一位诗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说余诗没写家国情怀或应该写家国胸怀等等、等等,我有些不以为然。家国胸怀不是空洞的假大空的口号,也不是极左的无艺术造诣的形而上学。家国胸怀是很具体的沉甸甸的东西。是要具体考量的。

在诗歌天地里,家国情怀和风花雪月、油盐醋米是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庄严和卑微之分。各种题材只要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一样可脍炙人口,万人传诵。

诗,诗歌创作,余秀华,家国情怀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诗歌创作,余秀华,家国情怀

枫桥夜泊

这二首名诗你用家国胸怀去套套它们试试,合适吗?

看下面这些富含家国情怀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恕我说句直话:家国胸怀的诗多发生在战乱动荡、外敌入侵或灾荒流离失所、颠沛蒙难之时。我们现在是和平盛世期间,也沒必要一味去表达什么家国情怀,诗歌也不是单一表达家国胸怀的工具。一草一木皆可入诗,凡是真正好诗皆是艺木品,并不以家国胸怀来分优劣。

再看下面这首: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富含“家国情怀”的诗,固然是千古绝唱,但放在我们现下合适吗?家国情怀也要具体分折的。不能形而上学教条主义乱套的。否则的话又会无形中犯了当年的一张错邮把港澳台同大陆割裂开来的谬误。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这是《诗经》中有名的诗。我想也应是富含家国情怀的。用它来写反贪反腐的题材和精神很贴切,但也总不见的诗坛都是反腐败的诗吧。

我揣测某老前辈的家国胸怀主要是指歌功颂德方面的精神,所谓主旋律是也。这方面我需要提一下:余秀华做的一点都不差!她有首诗《我爱你祖国》写得不知要比那些永远正确,永远肤浅的“爰国诗人们”好上多少倍!

只是余秀华倒沒拿着这首诗去趾高气扬地教训指责别人:诗该如何写。

所以我认为:以“家国情怀”为唯一和最高标准来要求或指责余秀华的诗和她的诗创作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评论诗歌应该以作品来讲话,评论诗人也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于进行人身攻击。

诗歌就是诗歌。多作些中肯的具体评折和善意的肯定当今诗坛里一些成功之作。多请一些名家大家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繁荣上多作有益的评讲和探讨,这才是功德无量和广大诗歌爱好者企盼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