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 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李时珍像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

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类补气的草药。

甘草: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甘草

别名为:国老、灵通、蜜甘、蜜草、美草、蕗草。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功效主治: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脾虚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药物或食物中毒 、喉舌生疮、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灸用。

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陶弘景像

注: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梁时期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为茅山派创教祖师。编注有《本草经集注》。

黄芪: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黄芪茎叶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黄芪根

别名为:戴糁、戴椹、王孙、百本。

药用部位:根。

功效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主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虚自汗、气虚浮肿尿少、气血不足而生疮难溃,气虚血弱、血滞痹痛麻木、中风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益气补中蜜灸用。

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山药: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山药茎叶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山药

别名为:薯蓣、土薯、山薯、山芋。

药用部位:根茎。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脾虚食少、泄泻、肺虚久咳、阴虚内热、肾虚遗精、早泄、脾肾两虚带下、消渴、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或研末吞服,6~10克。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

芋子: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芋头茎叶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芋头

别名为:芋头、土芝。

药用部位:块茎。

功效主治:健脾补虚,散结解毒。

主治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60~120克;或入丸、散剂;或作食物食用。外用适量。

时珍曰:“芋属虽多,有水、旱两种。旱芋山地可种,水芋水田莳之。叶皆相似,但水芋味胜。茎亦可食。”

刀豆:

《本草纲目》摘录,中草药图文知识之补气篇

刀豆荚

别名为:挟剑豆。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功效主治:温中下气,益肾补元。主治虚寒呃逆(打嗝),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时珍曰:“以荚形命名也。。。乐浪有挟剑豆,荚生横斜,如人挟剑。即此豆也。”

又曰:“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