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林徽因的小说写得好吗?

鹏友程


林徽因小说在京派小说中具有独特风格。其视角既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也超越于男女两性之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和适度,也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既与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遥相呼应,又比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醇厚与成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创作总是不大符合男性世界的规范,任何一个小说流派都很难将她们的创作轻而易举地进行归类。林徽因也是。钱理群等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论说京派小说创作特点时,显然没把林徽因作为典型的京派小说作家看待。作者在该章节末尾说:“京派的文学开放性,以及对平民生活式样的重视,在林徽因这种名门闺秀型的文人身上都体现得分外鲜明。《模影零篇》所含的《钟绿》、《吉公》、《文珍》、《绣绣》诸篇,寄托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由命运不佳的人们身上反转到自身,而感悟到年华易逝,美的短暂。”[1](P319—320)这里所提到的《模影零篇》显然不属于“与乡村世界对立的”“都市人生”的“叙述总体”。其中,有以“常”观“变”,也有以“变”观“常”;对乡村和都市,均既有迷恋也有拒斥。结合林徽因的其他小说,我们认为,其小说创作的目的并不在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新组合,她不追求这种男性世界所要求的历史文化的目的性、整合性,而以其独特性、个别性、边缘性与男性作家的创作相区别。与其说这些小说是以乡村中国的叙述眼光打量都市人生,不如说这些小说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

写小说对林徽因来说,或许可称之为“例外”,而正是这“例外”表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张爱玲曾说:“事实的好处就在‘例外’之丰富,几乎没有一个例子没有个别分析的必要。”林徽因的小说似乎也批判现代都市文明,特别是在《钟绿》中,作者通过钟绿对都市现代工业文明的拒斥,表达她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拒斥。但细读之,它似乎并没有真的把乡村当作人物的最后归宿。不错,这篇小说抨击了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空幻和虚假,也歌颂了乡村中国的恬静和优美,但是,人物最后竟不死在乡村,也不死在都市,而是死在象征着永远漂流的帆船上。而且作者特别交代:“关于这一点,我始终疑心这个场面,多少有点钟绿自己的安排,并不见得完全出于偶然。”[2](P173)准确地说,钟绿的生命线,不在都市也不在乡村,而在二者之间。钟绿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如他自己所说:“我夜里总找回一些矛盾的微笑回到屋里。”[2](P167)可以说,钟绿是现代都市的精魂,也是现代都市的最后一个精魂,之后,现代都市再也不会有这么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模型了。这篇小说与其说是对和谐、完美的乡村生活的悼亡,不如说是对和谐、完美的都市生活的悼亡,虽然和谐、完美的都市生活与和谐、完美的乡村生活都是虚拟的。在林徽因的其他小说里,都市特别是新兴大都市,并不都是堕落的,令人幻灭的,相反,它充满希望,充满诱惑。《九十九度中》、《文珍》和《吉公》等,都表现出这一点。

林徽因小说充满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确实有平民倾向,但并不单纯保持在这一层面上。其不像沈从文小说那样一味回眸过去,拒绝现在,而是从现实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人性的复杂度,努力把自己对人生“特殊的看法及思想,信仰或哲学”的基础建立在现实的都市社会生活之上。因此其小说既可以以“常”观“变”,窥视新兴都市人性的荒漠和堕落,也可以以“变”观“常”,窥视古老都市人性的沉落和停滞。在这方面,《九十九度中》也许是最值得注意的小说。在这篇小说里,作家既表达对下层受苦人深刻的人道关怀与同情,也刻绘其麻木与愚昧;既对日益腐化、堕落的都市生活表示质疑,也为都市人在如流众生中掌握不住自己命运而悲哀;一方面饭店挑夫在九十九度的高温下急急忙忙为张家送饭,一方面几个人力车夫为谁与谁的几块钱欠款而打架;一方面堕落男人在不断地看女人、玩女人,一方面在热闹、阔绰的祝寿场面中,张家老太太反而被唤起了凄凉的人生记忆:“老太太颤巍巍地喘息着,继续维持着她的寿命。杂乱模糊的记忆在脑子里浮沉。兰兰七岁的那年……送阿旭到上海医病的那年真热……生四宝的时候在湖南,于是生育,病痛,兵乱,行旅,婚娶,没秩序,没规则地纷纷在她记忆下掀动。”“这又是谁的声音?这样大!老太太睁开打磕睡的眼,看一个浓装的妇人对她鞠躬问好。刘太太,——谁又是刘太太,真是的!”[2](P157)一切都那么亲近,又那么遥远,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在一片热闹的祝寿声中,张家老太太真实的人的身份反被遮蔽了。她只是一个招牌,一面道具:有人在欢乐,有人在死亡;老年人在被利用,青年人在苦苦挣扎,而小孩子又在不断地憧憬。这就是人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显然,这里林徽因并非要通过这种简单的对比排列,来揭露什么社会人间的不公平。作家最想说的是:现实人生就是这么杂乱无章而不可理喻。如《钟绿》中所喟叹的那样:“今天和明天的事多半是不相连续的多;本来现实本身就是一串不一定能连续而连续起来的荒诞。”[2](P170)《九十九度中》就是要表现人生的






道路遥


得益部分人对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和梁思成续弦林洙的回忆录《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两本书的反感,这两年,林徽因从“民国第一才女”,变成了“绿茶婊升级心机婊的鼻祖”。

“罪状”基本有三点:

第一、 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

第二、 容貌清纯、长发中分、多情多病、众男性呵护、名利双收,完全符合大家对绿茶婊、心机婊的定义;

第三、 冰心、鲁迅和钱钟书等名人对她的讽刺。

但我想的是另外一点:

为什么一个男人有魅力、有手段就叫年轻才俊,而这样的女人就是“绿茶婊、心机婊”?

我的答案是:林徽因打破了“美女型才女三定律”,以至于很多人要找到一个合理解释。

2

林徽因打破的“美女型才女三定律”之一:美女型才女玩的都是荷尔蒙

说起民国才女,我们立刻脑补了一幅名门闺秀风情万种的画面,说起美女作家,我们立刻想到身体写作。林徽因确实能写诗写文章,但她文理兼修,而且主要贡献是建筑学,而这个领域在当时只属于男人——她当年想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这个专业甚至不收女生,林只好进了舞台美术系。

这个专业不收女生是有道理的,建筑师可不只是画画图,还要戴上安全帽,到工地上爬脚手架,还要每天跟大字不识几个的工人师傅吵上几架。

但是电视剧不拍这些,我们也不想知道这些,我们喜欢看风花雪月,喜欢看宫斗撕逼,宁愿接受一个片段式的林徽因,以满足我们对美女才女的想像。

(林徽因寻访古建筑的珍贵照片)

于是我们“选择性遗忘”了那个不矫情、坐着牛车到人迹罕至的荒郊野谷,考察中国古建筑的林徽因;

我们“选择性遗忘”了林徽因帮助丈夫从无到有,建立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

我们“选择性遗忘”了林徽因和丈夫一起完成了皇皇巨著《中国建筑史》,并独立撰写了其中的几章;

我们“选择性遗忘”了林徽因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牌的设计者之一,改造并挽救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

3

林徽因打破的“美女型才女三定律”之二:美女型才女情感上乱七八糟

什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可以理智地处理感情问题?这不科学啊!

什么?一个美丽活泼的女人可以和学者型的男人伉俪情深?这不科学啊!

对了,她成功地嫁个了一个让她衣食无忧的男人,又成功地让两个男人爱她一辈子,就是酱紫的——活捉“绿茶婊”!

真相是这样的:

先说梁思成,首先人家是门当户对,说林家攀龙附凤的可以自行打脸了;其次两家还是隔壁邻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说工于心计的也可以洗洗睡了;最后人家是精神伴侣相互支持,说操纵男人的,三观早就自毁了。

再说徐志摩,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时,他身份是林徽因父亲的朋友,在林这个16岁的女中学生眼里,徐是24岁的已婚大叔,你说让我们立刻开始一段感情吧,可是,人家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个就比较尴尬了。

别随便说一个女人有心机,她要是真爱上你,比谁都傻缺。

最后是“蓝颜知己”金岳霖,作为中国哲学泰斗,人家信奉的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试婚”制,有个同居的美国女友,说金先生是为她终生未娶,狗血剧看多了吧?

可能是我把他们的感情想简单了,至少她与徐志摩后来的关系肯定不一般。可是人家四个是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国宝,他们的感情世界岂是我们这类凡夫俗子可以枉自猜度的?更别说乱扣帽子了。

林徽因能很好地处理这几段感情,拒绝被荷尔蒙劫持,不是什么心机,而是得益于童年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这个话题大了,以后再细分析。

4

林徽因打破的“美女型才女三定律”之三:美女型才女不谈国家大事

我们不但不相信“美女也有头脑”,可以处理情感关系,尤其让我们不容忍的是,这个美女也能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族命运,并且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于是我们相信了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民国版的《致贱人》),还有钱钟书《猫》里写的就是林徽因,我们宁可相信这个客厅里“太太”是一个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

(看本文之前不喜欢林微因的人,不必自责,这是人性。)

也许1937年前的林徽因是那个可以满足大家想像的林徽因——名门闺秀、婚姻幸福、生活富足、充满闲情逸志,但1937年以后的林徽因的生活,就从言情剧变成了史诗剧。

(林徽因与梁思成)

我们不说她抗战期间颠沛流离,因为整个民族都在受难。

我们也不说,她曾经说,如果日本鬼子打到昆明,我身后就是扬子江。因为这是他儿子的回忆,无法判断真实性。

我们单说,解放后,她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了保护北京的城墙、为了反对苏式建筑在中国的泛滥、公开与当时政治势力对抗,这是有明确档案可查的。

做女人做到这个地步,想不被人误解都不行啊。

5

无论是扣上“绿茶婊”的帽子,还是想像成“玛丽苏”都不对。不过,与其把林徽因硬捧成“民国女神”,还不如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该八卦也得八卦一下。

林徽因大事冷静,但不拘小节,而且还有点小虚荣心。

在美国时,曾向徐志摩在内的四个男人发了同样内容的信:“我在美国好苦闷啊,只有你的来电才能让我安慰。”害得徐志摩同学空欢喜一场。这配置豪华,四备胎驱动啊。

说她男人缘好,女人缘差,不是没有道理。林徽因确实是个“高冷美人”,不喜欢和普遍人多说话,连和梁思成吵架都爱用英文。婆媳关系不好,也不喜欢和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相处,还不会料理家务,觉得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有些人大概从这里捕风捉影到一点绿茶味儿。



妙宝虎小桂


更欣赏她在建筑学方面的努力。她写的东西其实平平,不少同期的大文学家都对她评价很低。鲁迅和钱钟书都各做了一首打油诗和一篇文章来讽刺她……主要是隐射她虚伪,讽刺她和徐志摩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