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看过孩子的日记?

你是否曾看过孩子的日记?

父母能不能看孩子的日记?

有的说,我们是父母,孩子是我们生的,还和我们谈什么隐私,我们想看就看。

有的说,日记属于隐私,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孩子没有许可,谁都不能看,父母也不行。

还有的说,现在谁还写日记啊,周记都没有,没的看!

好吧,电子手表通信聊天有没有,手机微信聊天有没有,电子邮件有没有?

你是否曾看过孩子的日记?

中学生图图有通信功能的手表,图图的手表里有通信软件,通信群里很热闹,和朋友私信也很频繁。

最近图图和妈妈闹得非常不开心,冷战了好几天,起因就是妈妈看了他的手表。

图图妈是职场丽人,平时工作很忙,中午图图也不能回家休息,为了能及时和孩子联系,图图妈给孩子买了电子手表。

图图迷电子手表,和大人迷手机一样,主要是迷里面的APP,没有APP的手表和手机,谁还会迷?

这之前,图图妈从不看图图的手表,有自己的手机,谁还会去看孩子那小小的电子手表,屏幕太小,费眼!

只所以想到看,是因为同事说,自家孩子手表通信群里乌七八糟的:

什么发布个黄段子,八一八班里谁和谁谈恋爱了,半夜发朋友圈投诉无良家长逼自己完成作业的,要不就是刷屏的表情包......

图图妈一听就紧张了,自己这从来不看娃手表的,这天一下班猴急猴急奔回家,只待娃睡了觉,拔下尚在充电的手表,半夜也不嫌弃费眼了,仔细研究娃的通信。

内容确实很丰富,有正经事儿,比如有互相问作业的,再比如就没有比如了,互相问作业是啥已经是唯一的正经事了。

越往下看图图妈就越冒冷汗,同事说的一点儿没错,一一应验,当晚图图妈使出洪荒之力控制出自己没有把娃从床上抓起来,主要是抓也抓不起来。

一宿没睡踏实,第二天一早图图妈就兴师问罪:为啥写作业的时间聊天,为啥聊和学习无关的天,为啥转发乌七八糟的信息,为啥......

图图妈十万个为什么刚刚起了个头,只见图图坐在饭桌旁边猛然从似睡非醒中彻底醒过来,扔下才啃了一口的肉包子,脸涨得通红:“你看我手表?你凭什么看我手表!你不许看我手表!”

图图妈一下子愣住了,心脏一下子自由落体到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

这纳了闷了,你不好好写作业聊天你还有理了,你这理直气壮到底从哪里来,图图妈掉了的心脏从马里亚纳海沟复弹上来,气壮山河地,“你既然敢聊,还怕我说!”

图图一把抓起书包,手表也不戴了,扔下一句:你要再看我手表,我不在家待了,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图图妈一晚上没睡好,这一白天也没上好班,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娃不回家了,不等下班就请了个假跑出来,躲在学校门口隐蔽的地方,好比是私家侦探,待到放学高峰,远远地在乌央乌央的人群里看到图图,竟然激动地眼泪差点儿掉下来。

然后就一直尾随其后,还不能让娃看见自己,在躲躲闪闪中为图图保驾护航,引得路人们怀疑自己不是好人。

偷看图图手表事件严重影响到母子关系,三天后才缓和,图图妈很疑惑,这手表,到底以后是偷偷看还是再也不看了呢?

图图妈的担心是所有妈妈们的担心。

不看娃的信息,又怕抓不住娃的思想动态,万一娃思想偏了怎么办,不及时纠偏可怎么行?

现在图图妈倒是看了娃的信息了,倒是一下子抓住了娃的思想动态,可激怒了孩子,想纠偏都不给你机会,脸上只有四个字:拒!绝!沟!通!

要我说,父母最重要的是了解娃的思想状态,不看娃的信息,就不能了解娃的想法了吗?

多陪伴,多沟通,多交流,正向管教才是关键。

不经得孩子同意私自看信,就是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让孩子无法对父母产生信任,反而关上了思想正常沟通的大门。

给孩子独立的呼吸空间,还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建立和维持最基本的信任,和孩子多交流,当交流成为一种习惯,自然就不再惦记偷偷翻阅孩子的日记本。

日记和孩子的手表、手机通信信息都属于他们的隐私,每个人的隐私权都需要保护,包括我们的孩子。

你是否曾看过孩子的日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刑法》第25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你看过孩子的日记吗?

多少父母深吸一口气:多谢孩子不告之恩!

公众号【伴你拾级成长】

这是两位清华妈妈创立的教育分享。“拾(shè)级”出自《礼记》,“拾级聚足,速步以上”,意为“逐级登阶” 。

你是否曾看过孩子的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