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远古时代不要说红木凳子,普通木凳子都没有,只有石头,累了石头上坐坐,后来为了取暖,有了木屋,才有了木墩,最早的木凳子由此诞生。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由于木凳子用料简单,结构稳健,一经出现便风靡民间,有被当做上马上轿的辅助踏凳,凳子坐面从实木发展到条型又发展滕编等等,可坐又方便携带,用途广泛,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出成熟的体系,有着各种器型的凳子,下面几款流传至今仍受大家喜爱。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马扎,又叫“胡床”,多是织物座面,现在家具中坐具的藤编软屉多参照此款延生。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交杌,座面为硬屉,以木框作椅面,折迭时须向上提折,设计颇为精巧,别具一格。上折式交杌的结构复杂,交杌面以直棂组成木框,木框中缝下有支架,并用铜环与木框连接。木框放平可就坐,支架恰好落在椅腿相交处,使椅面得以保持平正并承荷重量。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富贵凳,王世襄先生对此凳的评价为:“在淳朴的格调之外又增添了几分顽稚的气息,秘诀可爱。它原非厅堂中的器物,乃居室中的日常用具”。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鼓凳,又称绣墩,是中国传统家具之一。是家具史中万花丛中一点红,因其外形与鼓相似因此得名。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好了,凳子演绎就为大家分享到此,更多内容稍后再继,有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加关注,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红木凳子是如何演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