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我们都渴望能够读更多的书,但深受下面这些苦楚: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不仅读得慢,而且记不住。

怎么选书?看推荐的各类畅销书单。

和人交流?就是好,哪好却说不清。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是时间不够多?理解不够深?还是书籍与我天生不合?

不!你和读书达人的差距,不在天赋,全在方法和训练。

01 读书怪才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你知道他是谁吗?

被称为“85后最贵说书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硕士,最年轻的知识大秘,《罗辑思维》最早的知识策划人...他就是“读书怪才”李源。

李源深受罗振宇推崇,《罗辑思维》点击率最高的前7大节目中,有4个都出自他之手。常常要在2个星期内读3本书,深度消化40多万字,输出一篇40-60分钟的讲稿给罗振宇加工,最后接受上百万粉丝的检验。

高压强度的脑力工作,使他不断更迭自己的阅读领域,创建了行之有效的阅读思维。这个方法,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心法”,打通任督二脉后,便可事半功倍。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02 阅读误区

以往我们读书,偏向随心所欲。看到哪本读那本;跟着畅销榜找最有人气的书;或是偶然听到一个想法,就去找对应的书深入了解下。

读过的书,就是一个个点,将这些点归类连线,可能会乱成一团,或形成四处分散的网状结构,这就无法形成体系。不仅记不住,也不能在需要时,快速有效提取知识。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03 极简读书法

一、以“人”为核心,构建知识树

相同想法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学术圈。在这个基础和氛围中,某个作家或思想家,便会提出具体的知识。他可能会继承前人的某些观念,或者驳斥对手的某些观念,从而完成对知识树的开枝散叶。

知识树上的节点即核心,应该以“作家”为主,而非“知识点”本身。

二、寻找“节点”作者

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关键要找到三个人: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

开创者:他一定对前领域有过系统的反思和批判,认为旧领域无法容纳他的思维框架,所以开宗立派。比如朱熹“理学”主导下,

开创“心学”的陆九渊

分歧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分工越发细碎,会开始出现跨界的分歧者,使知识得以创新。比如改革完善“心学”的王艮

综合者:一类是提出新的分析框架或学说,整合全部现象的知识;另一类是无所不通的博学者,综合性很强。比如发展出“阳明心学”的王阳明

这三类典型的作家,便是我们进入陌生领域最好的钥匙。

开创者带领我们直入新领域,并将前人的思想一网打尽;分歧者的创新精神,带来跨界思考的新活力;综合者更是集大成,向我们展示该领域最系统的核心观念。

三、五位一体法,帮你选书

选书第一步,研究作者的背景,检索5点。

1.作者的师承关系,或个人背景

2.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

3.作者的对手

4.作者的核心论点

5.作者著作之间的逻辑

举个例子:胡适与“红学”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步骤:


1.用搜索引擎,了解作者经历,及关联的其他重要人物(如老师、徒弟、对手等);

2.作品等深度了解,可以查看豆瓣、知乎、简书等有效评论;

3.条件许可时,可购买付费知识,效率更高;

4.认真分析上面这些信息,抓住重点,构建思维导图;

5.通过整理分析,提取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观点或思维逻辑。

通过检索,我们抓住胡适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思维逻辑,在他的作品《红楼梦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中,都得以认证。由此你对作者的核心思想,写书的主要目的,就有了正确的理解。然后再去读书,就不会混乱、主次不分。

这种主动阅读,使你能快速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借由一个关键的作者,牵引出一连串系统的人名或思想,通过分析比较,抓住这个学术圈的“共识”,找准作者的主要观念。这样读下来,绝对不会轻易忘记。

四、一个思维模型,二种精读方法

知道作者的核心思想后,便可以进行基本判断:他是属于哪种思维模型的作者?和你的思维模式是否一致?哪些观念你支持?哪些需反驳?由此,你便可以找到全书的重点章节。

思维模型:

严父思维: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

慈母思维:强调集体的和谐与公平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作者总结的思维模型特质)

精读方法

独木舟精读法

1.读完序章和第一章,思考“是什么”

2.读到全书三分之一处,思考“为什么”

3.边读边想,“如果是...会怎样”

核潜艇精读法

1.从全书的三分之二部分开始读

2.跳读寻找相关章节

选书、精读章节、精读重点章节里的细节。这是用“二八法则”实现了三重筛选。三个20%相乘是多少?8‰!所以,我们需要精读的是,一个领域里面最精华的8‰。将更多时间花费在8‰的知识上,形成杠杆效应,这就是高效阅读。

04 构建知识体系

一、整理读过的书

步骤:

1.新建文档,把读过的书,录入书名和作者;

2.将同作者的书,整理在一起;

3.挑出这些重要书籍:如同作者的各类书籍、你喜欢的、对你有启发的、你觉得重要的...

4.把上面的重要书籍归档,按内容分类。其余书籍归为另一类。

现在筛选出来的这些书籍,就是你之前的知识系统,他们便是定义你“三观”的载体。

举个例子:我的阅读类型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二、制作阅读计划

步骤:

1.后3年里,选出你最想了解的3个人;

2.将最需要学习的领域前置,去调查作者;

3.同领域类找出最关键的3本书。

举个例子:我的阅读计划——贡布里希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05 尾声

复盘:↓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以前我还推荐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提到的方法论影响最为久远。

读书的最高层次是“主题阅读

”,结合李源的办法,我打开了新的思路。由人物着手,不仅能做到“艺术类”竖向的主题式阅读,更能打通“贡布里希”及其时代的横向阅读。从此切入,还能辐射到哲学、历史类书籍中。

但李源的方法,也存在一些“瑕疵”:

1.积累不足的时候,无法准确捕捉作者的思维观点、定位关键节点。

2.此方法不适用于小说类阅读,小说更需要沉浸式体验故事细节。

3.对于严父/慈母的思维模式,存在些许怀疑,可以后期深入研究。

最后我想说,读书是很私人的享受,你可以学习各种办法;融会贯通后,还是要按你最喜欢的方式来,才会长久。

干货:读书要抓8‰的精华,李源的极简精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