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有效幫助、引導孩子學習和生活呢?

平凡練家人


這是一個很大的可以討論的話題。當然需要更具體些。這也讓父母釐清下自己親子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是什麼?

其實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首先,父母有沒有成為孩子的榜樣,因為身教重於言傳,家長活出自己更重要。

其次,用引導這個詞,就已經覺得孩子的這個行為不好,我要去(幫助他)改變他的這個行為。如果是這種心態,已經和孩子不對等了,就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理解並找到對症下藥的處理方式。

透過自己的生命去影響他的生命,更重要有效,當然也更難,因為人生不是一個問題,今天你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下個年齡段新的問題來了。

我們可以做的是協助他實現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需要智慧,更需要堅持。


自我成長研修社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有句俗語說得好,“喊破嗓子不讓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來得深刻,記得紮實,令孩子佩服。

不光教育孩子如此,教育學生,與同事朋友相處,也都是此理。


章小飛魚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作用極其重要,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作用,家長的最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小學階段關鍵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後面就是享受良好的習慣帶來的效果。

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關鍵就是兩個字“習慣”。

習慣又分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1.家長重點是在生活習慣上要加以引導,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說:“衣貴潔,不貴華”“置冠服,有定位。”……因為好的生活習慣會遷移到學習習慣中,對學習習慣也是一個促進。

2.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要培養孩子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科作業,養成主動積極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受得到知識和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喜悅和自信,以及尊嚴感,讓孩子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作業不但要寫,而且要認真完成,把作業當做自己的藝術品,精心雕刻。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這樣的學生,孩子的成績一定不會差。

3.思維習慣,就是家庭生活當中,父母親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處事方式會時時刻刻,潤物細無聲的去影響和固化孩子的思維模式,您是積極的思維模式,孩子就是積極的,您是消極的,孩子的思維就是消極的。

當然,與此同時,家長還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靈成長 狀態,特別是孩子的思想品質更為重要。一個優秀的家長,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燈塔,照亮著孩子前進的道路,孩子就是燈塔的守望者,希望每個家長都是孩子心目中最亮的燈塔,永遠照耀著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孩子發安全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