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壺與做人,有時候,是一個道理

壺是器皿界的儒者,紫砂是制壺的根本,紫砂壺,最能通人性。

常見人在書房裡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壺,一隻手託著,另一隻手細細摩挲,或是兩手吧壺託在手心裡,捂熱壺身,然若細心呵護一個嬌弱的情人。

懂壺的人都說,壺是有靈性的。其實,一把壺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一把壺。

做壺與做人,有時候,是一個道理

人講面子,壺講造型。人活一張臉,這說的是尊嚴;壺活一股氣,這說的是風骨。每一把壺裡面都有一股氣撐著,每個人也是。

人存正氣,壺涵茶香。每把壺肚裡都蓄著一口氣,有人這樣評價一把壺:上品乃是虛之氣,如空谷幽蘭,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氣,雖八面玲瓏,卻了無個性,下品乃是渾濁之氣,斷然是苟且敷衍,猥瑣不堪。

可見,做人與做壺都要用心在裡面,存善心的善果,修善心,結善緣。這換算到一把壺身上,泡的是好茶,通體透香,視糟粕,則破了壺的金身,惹得一身腐敗氣。

做壺與做人,有時候,是一個道理

每一個做壺的工匠都知道:做壺做到最後就是做人,一個沒有婉約之心的人,他的壺是沒有內容的,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他的壺是不細膩的,一個沒有善心的人,他的壺只會糟蹋一匙好茶。

壺要心中有日月,人要心中有天地。

人有口說話,壺有嘴吐水。壺吐水,要吐瓊漿之水,人說話,要說陽光語錄。

做壺不必太具象,做人不必太較真。壺具象了,反倒成不了上品,人較真了,錙銖必較,鋒芒畢露,反倒容易傷了他人。

做壺與做人,有時候,是一個道理

做壺是底泥最好,岀窯後火氣散盡,堪與玉色想媲美,一注沸水迎頭而下,壺身一轉,宛若一位出浴俏佳人。

做人是飽經磨難的最出色。大多時候,出身太好,反倒成了一根絆馬索,阻礙了自己的奔跑;出身寒微,反倒窪地蓄勢,成就了人生的鳳凰飛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