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潢川破解水產養殖“老大難”:小龍蝦收得上來 賣得出去

(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祝丹陽)地肥水清,耕者辛勤——信陽市潢川縣就是這樣一個物阜民康之地。這樣的好山好水養殖出的鮮活小龍蝦是不是一定價格適宜,供不應求,財源滾滾呢?

河南信陽潢川破解水產養殖“老大難”:小龍蝦收得上來 賣得出去

河南省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劉國壯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之前潢川地區的水產養殖以散戶形式存在,潢川縣農村延續了中原地區種植業為主業的傳統,水產養殖以各家各戶分散形式存在於個別家庭或村莊的水塘。”萬幸的是,信陽地區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即使是散戶養殖,出產的水產品質量也較其他地區優質。“所以,信陽市,或者說潢川縣想要利用好優勢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最大的難點在於怎樣將零散的產品‘收上來’、‘賣出去’。”劉國壯介紹說。

“收上來”、“賣出去”就是實現小龍蝦產業從自發到有組織,從無序變有序的過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解決這一難題,河南省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潢川縣政府的幫扶下,發揮公司自有的專線冷鏈物流能力,暢通全國市場的上海營銷中心銷售渠道,在潢川全縣境內成立了15-20個,以潢川縣為中心區域,輻射帶動全市的,以小龍蝦為主要流通產品的水產品交易中心。輻射帶動全市“稻蝦共作”面積80萬畝,年出產優質鮮活小龍蝦8萬噸以上,年出品優質稻米32萬噸以上,其中50%以上符合綠色食品條件,全產業鏈從業人員達10萬餘人。

河南信陽潢川破解水產養殖“老大難”:小龍蝦收得上來 賣得出去

龍蝦養殖戶楊建成

潢川縣巍崗鄉的養殖戶楊建成一大清早就來到蝦源農都小龍蝦交易集散中心。一身西裝的他頻頻與人交談生意上的事宜,指點之間顯得意氣風發:“我自己有六七個農業合作社,一共2300多畝,原來小龍蝦產出之後要麼是怕賣不掉,要麼是怕蝦販子壓價。”楊建成衝著鏡頭並沒有表現出一點不自然,“現在有了農都的交易中心,就像吃了定心丸,反正有人給我們兜底,價格穩定不愁賣,只要收了蝦就拿來農都分揀,然後發往全國各地。”據楊建成介紹,他已經和農都交易集散中心保持了一年多穩定的供求合作關係,集散中心按照蝦的個頭大小進行分揀和收購,價格穩定公道。而且他自己還可以通過農都公司的物流平臺——農達物流自行配送貨物到全國各地。

農都公司總經理王新義介紹說:“農都農業在潢川縣有一個總交易中心和15—20個分交易中心,年出產優質鮮活小龍蝦8萬噸以上,其中蝦仁、蝦尾、口味蝦、清水蝦3至5萬噸;一、二、三產業綜合年產值近百億元;同時農都農業通過拓寬電商平臺和冷鏈物流優勢,引導帶動當地'專精特新'特色農產品潢川甲魚、卜集州姜、空心貢面、雞頭米、芝麻香油等產品銷售,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正逐步走向全國。”

河南信陽潢川破解水產養殖“老大難”:小龍蝦收得上來 賣得出去

近年來,潢川縣把小龍蝦產業作為群眾穩定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擴大養殖面積,實現綠色養殖,促進生態建設,聯合農都農業公司推行科學種養,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實現“3個1000工程”,即培養1000名鄉村振興帶頭人、1000個生態養殖大戶、1000名農商貿易經紀人。致力於打造集檢疫檢測、信息、溯源、物流、加工、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一站式小龍蝦交易平臺,形成“生產+加工+科技+營銷+服務”全產業鏈開發模式,實現一二三產全面融合發展,逐步夯實“南有潛江、東有盱眙、北有潢川”的三足鼎立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