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林書豪的啟動速度以及身體對抗相對於國內球員還是很有優勢的,由於一次次突破至籃下來造成殺傷導致現在他成了嚴重盯防的對象,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優秀後衛所必備的一項技能,但是也是由於這樣的打法也讓林書豪幾次血染賽場,但顯然他依舊絲毫不懼。

在最近的兩場比賽中林書豪一共被對方球員弄倒在地19次,這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球員能得到的“照顧”了,他在賽後也表示:我感覺自己回到了紐約時期,我拿球突破的時候會有5個人盯著我,當時的“林瘋狂”也確實有這個能力,但是現在的他為何還能有這種待遇?我們先看林書豪作為外援給現在他所在的球隊的帶來的好處。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好處1:解放射手

其實北京首鋼從來都不缺頂級射手,特別是方碩,如果經常看CBA的球迷就應該知道方碩在最近的幾個賽季成長非常迅速,在林書豪加盟以前,方碩主要還是在控衛的位置上梳理球隊的進攻,他的投射能力並沒有得到最大的釋放,現在有林書豪後,方碩在2號位得心應手,現在的他場均能命中3個三分且命中率達到50%,方碩有這樣的表現幾乎都是通過林書豪的組織串聯得來的機會。

除了方碩之外,朱彥西和翟曉川都有不錯的中投以及三分,可以說林書豪的到來完全改善了北京首鋼的進攻體系。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好處2.製造犯規給對方防守帶來極大的壓力

這裡有一項林書豪比較有意思的數據,大家看一下就能明白到底有多麼的恐怖,他的2分球出手次數是13次,但是他罰球次數是12次,出手次數和罰球次數幾乎一樣,而且常規賽到目前的數據幾乎都是這樣的比列,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理解林書豪出手會有大概率得到罰球機會。

看過比賽的朋友應該會知道林書豪製造的犯規並不是故意製造犯規,基本都是利用自己的速度和經驗來造成防守人員的失位來製造犯規,所以外線對他的防守壓力會很大,內線也會礙於犯規的原因束手束腳。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好處3:節奏的把控能力

在NBA的時候由於林書豪沒有黑人那樣爆炸的身體和衝擊力,他那時就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了,那就是利用節奏感去尋找破綻,就比如面對對位防守的黑人外援蘭德爾和籃下的託多羅維奇,林書豪多次利用節奏的變化和瞬息萬變的局勢,總能找到自己的優勢而造成殺傷。

另外林書豪相對於其他外援在溝通方面也有比較大的優勢,在球場的局勢掌控也更加得心應手。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 外援是“良藥”還是毒藥?

場均24.6分,5.9次助攻,5.9個籃板,如果只從數據上來看林書豪在外援裡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數據,但是如果說到作用他絕對起到了頂級外援的作用,現在北京首鋼有這樣的戰績林書豪功不可沒。

有意思的是在吉林隊與天津隊的比賽中,憑藉外援瓊斯的超級表現最終贏得了比賽,而在另一場廣州龍獅和深圳領航者的比賽中同樣是兩個隊的外援統治了比賽,令人諷刺的是深圳的雙外援之一傑克遜發揮不佳,他們輸掉了比賽。

  • 曾經籃球領域的專家徐濟成曾經在CBA聯賽引進外援時說過:“外援是藥不是飯”。

意思很簡單,就是我們聯賽允許外援制度的存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引進海外高水平球員來帶動本土球員的成長以及增加觀賞性,可是這個初衷在各方面的影響下變形了。

只要有外援在場的時刻基本拿球攻的都是外援,在比賽比較關鍵的時刻也幾乎是外援去決定比賽的走向,導致國內球員缺少了很多鍛鍊機會。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另外我想打球的朋友其實都知道,當你的球隊有一個超強的隊員時你就容易出現依賴心理,你總是會想著讓他去贏得比賽,在CBA賽場也是如此,在外援有限的上場時間裡出手次數卻高的嚇人。贏得了比賽並且給觀眾帶去了精彩的碰撞如果只從商業化去看是成功的,但是對於一個聯賽的健康以及球員長遠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隱患,這一屆的男籃世錦賽的結果就是這個隱患最直接的體現。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 為什麼要引進外援?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CBA引進外援是想提高聯賽的觀賞程度,作為商業聯盟這也無可厚非,NBA和CBA的差別就是NBA是一個純粹的商業聯盟,只要做到比賽精彩就不會顧及國際球員的佔比以及其他因素,但是CBA還肩負著培養國家隊成員的重任,可是外援的加入明顯的限制了本土球員的鍛鍊機會,那麼在比賽觀賞性和提升本土球員水平這之中該怎麼去平衡?外援的人數以及上場時間到底在哪一個臨界點是最好的?有沒有一個數據去體現出來?這些都是我們該認真思考的。

所以外援用合適是解藥,用的不到位就是毒藥了。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 對外援制度思考和探究

其實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去想問題,我們能招來外援,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培養“外援”?

就以林書豪為例子,同樣的黃種人的體質,為何他和國內球員差距卻還是那麼大?我認為有兩點。

  • 第一:CBA相比於NBA的各種訓練體制以及要求確實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球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相對較差,說白了就是沒有自制力,像詹姆斯和庫裡這樣的超級巨星時時刻刻在飲食和訓練方面都保持著一絲不苟,而國內球員卻是經常燒烤和火鍋圍繞,這樣球員的身體條件肯定是不達標。
  • 第二:庫裡曾經說過中國球員的一些基本功太差,從這屆籃球世錦賽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無效運球較多,中遠投不穩定,即使是突破到內線也完全是“莽”進去的,沒有歐洲球員的那些腳步和籃下小技巧,這樣不但命中率低,對於體能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毒藥還是解藥?從林書豪對球隊的提升引發對外援制度的思考和探究

如果把上面這些改善我相信我們的聯賽完全有能力可以培育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林書豪,但是這條路道阻且長,也希望我們球迷給我們籃協多一點時間,也繼續支持我們所愛的C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