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說起來這三位,大家都不會陌生。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坐上了皇位。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坐上了皇位。而趙光義憑藉著一件千古謎案“燭影斧聲”,最後也坐上了皇位。但是根據現有史料推測,“金匱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自然“兄終弟及”的說法也就沒有任何依據,那麼趙光義能夠坐上皇位,自然也和前兩位差不多。但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明成祖朱棣卻被千古傳誦,而趙光義卻被謾罵至今,這是為何?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唐太宗李世民


當時他們的處境

首先,當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自己的處境是很危險的。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咄咄逼人,經常構陷李世民。如果說讓李建成坐上皇位,那麼李世民的結局一定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們兩個已經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所以當時李世民自身的處境很是危險的,自身的安危再加上皇位的誘惑,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且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當時李唐奪得天下,李世民是居功至偉的。而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所以李世民奪得皇位就算是名不正,但是言也順。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其次就是朱棣,當時他發動靖難之役,本身也是處在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步。當時的建文帝朱允炆大肆削藩,並且在北平周圍部署兵力。然後假借邊防為名把朱棣的護衛親兵調出去,準備一舉拿下朱棣。

所以他們兩位自身的處境都很危險,早已到了只有一方死亡另一方才能生存的地步。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消滅掉能夠威脅自身安危的事物,讓自己處在一個安全的地步。但是趙光義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可以說剛好與這兩位相反。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因為趙匡胤對他這個弟弟可以說愛護到了極點,不僅給他了一大推職權。並且還讓他做了開封府尹,要知道開封可是京城。京城裡面就是皇宮,可以說趙匡胤把自身安危都交給了趙光義,這種信任在皇家可是不多見的。

其次就是在宰相趙普和趙光義二人之間的爭鬥之中,趙匡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庇護後者。把宰相趙普調去了外地,並且還給趙光義加上了晉王的頭銜。所以由此可見趙匡胤對他這個弟弟寵信到了什麼地步,但是趙光義最後仍舊沒有能夠避免皇位的誘惑。所以這就是人們不喜歡趙光義的一個原因。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當上皇帝之後的功業

還有就是他們三個當上皇帝之後的作為,簡直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後,把大唐的版圖儘可能地擴大。並且一舉覆滅了東突厥,讓大唐邊境安穩了百年之久。並且開創了貞觀盛世,被尊稱為“天可汗”。

這一段歷史讀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心情激盪。這也正是為何唐太宗李世民能夠被後世敬仰的原因,因為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大唐!知道了“唐人”!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強盛繁榮,沒有外族敢覬覦大唐。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朱棣坐上皇位之後,遷都北平,鎮守明朝邊疆。編綴《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五徵漠北,維護邊疆安寧。南征安南,滅倭寇。開創“永樂盛世”,就憑這幾點,足以讓後世子孫世代敬仰。

但是反觀趙光義呢?第一次北伐,滅北漢之後,士兵沒有賞賜,士氣本就低落。在士兵還未休整之下,趙光義毅然發動北伐,打了一場毫無準備的戰爭。前期戰事順利,但是到了遼國的南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後來宋軍受到夾擊,趙光義受傷逃跑。但是最讓人氣憤的一點在於,他竟然是拋棄了大軍自己先跑了!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失敗。第二次的“雍熙北伐”,更是讓讓宋朝元氣大傷,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從此宋朝對待遼國的政策由進攻轉變為防禦,很多人說當時的契丹太過於強大,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要知道趙匡胤在的時候,宋朝與遼國的戰爭,大多是以宋朝勝利結束。那個時候的宋朝是完全不懼契丹的,但是到了趙光義手裡面,情況就反過來了。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趙二壓根不懂軍事,但是還喜歡指揮!經常給將軍出一兩個計謀,然後不出意外,那些將軍基本都會失敗!再加上趙二上位之後,再一次開始打壓武將,重用文臣。完全打破了最初趙匡胤想要雙方互相制衡的想法,使得宋朝從此開始了近三百年的被外族欺凌的恥辱生涯。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結論

而且他們三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李世民和朱棣敢於把這樣的事情放在明面上。我做了事情我就敢認,讓你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我。把一切東西都放在明面上,他們二位從來沒有想著要隱藏什麼東西。因為是非功過,自有評說。相比之下趙光義的做法,就顯得有些陰暗了。因為他曾多次修改《太祖實錄》,並且還拿出了所謂的”金匱之盟“的證據,這都顯得有些欲蓋彌彰。

都是謀權篡位,為何李世民和朱棣被千古傳誦,趙光義卻被詬病千年


或許就是因為想要隱藏一些什麼東西,再加上趙光義一直深受趙匡胤的喜愛,根本沒有來自外界的任何威脅。但是他卻沒能夠抵擋住皇位的誘惑,最終選擇了謀權篡位。在加上他上位之後,一系列錯誤的舉措,讓宋朝沒能真正強盛。所以他才會與李世民和朱棣結果不同,被後世詬病千年!

(參考資料:《宋史▪趙普傳》、《宋史▪太宗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