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为经济提供新“风口”

与非网 4 月 21 日讯,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日前,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下面 3 个方面内容:

1. 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为经济提供新“风口”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提出了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支持“新基建”:

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二、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

三、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5G 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四、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

明确新基建范围,对各路资本投资新基建项目具有指引、鼓励等作用。因为这对资本而言会有新的机遇。之前,部分新基建,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让一些资本获得丰厚的收益。而此次明确的新基建范围更大,等于为资本提供了一些新“风口”。

当政策、资本共同驱动,就会围绕新基建带动投资、出口、消费加快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按下“快进键”。比如说,新基建将会进一步带动消费升级,下一步“新消费”的内涵比目前所说的新消费更丰富,将会提升消费质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第三方面即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这类具有公益属性的新基础设施一旦得到发展,将会带来普惠性红利。

也就是说,明确新基建范围,给公众带来更多期盼和想象。有的人会获得更大的创业舞台,有的人将有望在新基建领域就业;消费者有望享受更快、更新、更多、更完善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公众则能从具有公益属性的新基础设施中程度不同地享受新技术新产业红利。

当然,新基建是一个宏大的新概念,完成相关建设任务是一个长期过程。从经济复苏角度来说,既要鼓励现有的新基建技术和项目加快发展,也要鼓励短期内可实施的技术和项目尽快上马。如此一来,中国经济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将会率先复苏,成为引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