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居委會曾經的愛國衛生運動

東門居委會管理南起東大街北止裡運河南堆、東至環城馬路西到淮海南路這塊區域內的居民住戶和單位。我住過的大源巷1號和七道灣7號都在東門居委會轄區內。

我1977年搬離那裡,住在那裡20多年。從孩提到成人,我與居委會有過多次接觸,知道那些年的居委會管的事真寬,工作多繁。“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如家庭矛盾、鄰里糾紛、防火防盜、扶貧濟困、徵兵招工、開具結婚證明、戶口轉移、組織居民參加萬人大會和國慶遊行、政治宣傳、巷道清掃、愛國衛生等等,都是居委會的事,都要努力去做好。居委會主任經常跑居民家,熟悉居民家人頭情況,甚至:哪家大兒屬雞、小兒屬狗,都能瞭如指掌。同時,居委會還要組織沒有工作的困難居民生產自救,還要自己創收給自已發工資。當個稱職的居委會主任真不容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後,東門居委會劉主任就是位很好的女主任,她工作耐心、細心,待人態度好,關心居民冷暖,我至今忘不了。後來有人把居委會主任譽為小巷“總理",實際上她(他)就是上千戶人家的公僕、大管家。

東門居委會曾經的愛國衛生運動


東門居委會工作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組織家家戶戶以及轄內諸如人民銀行、工人文化宮、東風商場、制傘廠等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東門居委會轄內有雙橋巷、堂子巷、水巷、廳門口巷、大源巷、七道灣等多條巷道及水門東后街,民居有老式青磚小瓦房,也有笆牆草房,還有長期失修而坍塌的斷垣殘壁。巷道的路有堂子巷、廳門口、大源巷是青石板路,還有水巷、七道灣的泥土路,下水道既有喑溝也有明溝。這種環境,要使社區保持清潔衛生,可以想像到東門居委會要做多少工作?

那些年,東門居委會每年組織的大型愛國衛生運動要搞兩次。

一次是五一勞動節前。此時處於春夏之交,氣溫趨熱,細菌繁殖,蚊蠅滋生,致病源多。居委會事前召開居民小組長會議,佈置家家戶戶統一利用星期天時間大掃除。大掃除那天,無一家不在忙碌。用長竹竿綁上雞毛撣子或掃帚,清掃屋樑、牆壁上灰塵,擦拭門窗,洗刷碗櫥,曝曬床鋪,用開水澆燙床板縫裡的臭蟲,鏟室內地面上粘聚而成的“千腳泥”,室內牆壁刷白,清理室外的汙水溝,並把各家的“千腳泥”與汙水溝的臭淤泥集中放到一起,用平車裝上並插上寫著“支援農業"等口號的紅旗送到城南農村。居委會派人統一把六六六粉煙燻劑燒著後吊在窨井蓋下面燻殺蚊蟲,給每家分發煙燻劑,讓家家戶戶清掃後都關門閉窗用煙燻劑燻,派人給巷道兩邊的牆壁用石灰水刷白,有的室外牆壁還噴上“積極參加愛國衛生運動”“人人動手,消滅四害"等紅字的標語口號。

東門居委會曾經的愛國衛生運動


大掃除結束後,居委會主任親自帶隊組織小組長集體挨戶檢查,採用眼看手摸的方法,不放過死角。檢查結果分“最清潔”“清潔”和“不清潔”三個等次,等次標誌是統一印好的,“最清潔”是印在大紅紙上,“清潔"和“不清潔"分別印在粉紅紙和黃紙上。檢查結果等次標誌隨著評議結果及時貼到相關的人家(包括單位)的大門上。被貼上“最清潔"的喜笑顏開,非常自豪,被貼上“不清潔"的覺得很沒面子,有的主動整改補課,還特意請居委會複查,希望摘掉“不清潔"標誌。說實際話,那個年代,居住條件好的人家容易被評為“最清潔”,而居住條件差的人家有的是勉為其難,最容易被貼上“不清潔”標誌。走在大掃除後整潔的散發著石灰水氣味的巷道中,看到家家戶戶窗明几淨,那個感覺就是不一樣。

另一次大掃除則是在國慶節前。“乾乾淨淨迎國慶”幾乎是每戶人家的自覺行動。

“除四害”是六十年代前後愛國衛生運動的核心內容,那幾年,聲勢搞得最大的應是1958年。1958年大躍進運動也強烈地推動著“除四害”運動,挖蛆滅蠅殺蚊捉鼠抓麻雀有部署,有指標,有檢查,有評比,對“除四害"工作真正做到了“全民皆兵”。那時候,清江浦城裡多是平房,家家都在院子或門口豎看一根長竹竿,長竹竿上紮上穿衣帶帽的草人用來嚇唬麻雀,看到麻雀就是一片打殺的喊叫聲,再加上敲打臉盆的噠噠聲、捶擊鐵桶的咚咚聲,嚇得麻雀們魂都沒了,它們不停地在天上飛,有的實在支不住了就從天上掉了下來……後來官方為麻雀“平了反",說它既吃糧食又吃害蟲,功大於過,還算是益鳥 ,不在“四害”之列了。取而代之的是蟑螂。

過去的愛國衛生運動中的一些做法,現在看來有些可笑,然而,那時候人們的物質條件和衛生標準與現在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現在,時代變了,經濟發展了,條件好了,人們追求高了,衛生標準也高了。然而,那些年的愛國衛生運動確實對當時的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原創: 郭應昭 淮安文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