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盤十年:從百花齊放到荊棘叢生

中國網盤十年:從百花齊放到荊棘叢生

作者 | 李老師

出品 | 子彈財經

在中國互聯網背景下,相較於其他產品,網盤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發展過程必然艱辛。

15年前網盤雛形出現,2012年集中爆發,再到2016年前後集中倒閉潮,行業從真正成形到集中退潮,也不足十年。在行業發展里程碑式的2016年,金山網盤、迅雷快盤和網易雲盤等9家知名網盤企業先後關停,無不暗示著網盤在國內生存的困境。

一個困擾的問題是,明明擁有巨大流量,網盤行業緣何活得如此艱難?

1、跑步入場的行業初期

任何互聯網產品的誕生,都與用戶的需求變化密切相關。

2005年,早期的互聯網弄潮兒們開始使用Gmail的海量存儲空間來存儲本地文件,“網盤”這一概念被嗅覺靈敏的早期互聯網企業發現,一些企業開始了網盤最初的嘗試,估且算作是網盤的1.0時代。

此後,一些專業網絡存儲企業和郵箱、即時通信附帶的個人文件夾出現,用戶可以將文件存儲在“雲端”,這也將網盤行業帶入2.0時代。

但不管1.0還是2.0,都沒有巨頭的身影。

直到2009年,華為將DBank服務更名為華為網盤,成為國內最早的個人雲存儲服務提供商。2012年後,用戶的存儲習慣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而發生變化,個人雲存儲已成為絕對的主角兒。

其實上,國內網盤的最佳樣本出現在國外,Dropbox是雲存儲行業的領先廠商,2011年底其用戶數已達4500萬,市場估值達到40億美元以上,成為當時全美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

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足以引來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紛紛湧入。這一時期,包括金山、360、盛大、百度和華為等大佬紛紛跑步進場,並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中國網盤十年:從百花齊放到荊棘叢生

從當時的主要參與企業類型來看,可分為軟件企業型、硬件廠商型及操作系統內置型三大“門派”。

軟件企業的代表是金山快盤和酷盤。2012年初,金山快盤的用戶數量突破1000萬,接近Dropbox四分之一的用戶量一方面增加了廠商的商業價值,一方面建立起先發優勢,令其他對手難以輕易超越。而酷盤作為網盤行業的新秀,也在力求突破。其最巔峰的時期是在2013年,個人版用戶數達到1500萬,移動端用戶超過200萬。

硬件廠商的代表包括華為、小米,他們希望通過網盤來改變單一的終端生產盈利路線,從而在移動互聯網中挖掘更多商業價值。但預裝在終端上的路徑又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雙刃劍。

在業界被稱為含著金湯匙的“富二代”百度網盤,一直走存儲分享型網盤的道路,這也是百度雲服務的基礎。2012年6月,在百度第七期移動互聯網產品媒體開放日上,百度公佈“百度雲”的發展數據:總用戶數已快速增長到7000萬,其中日新增用戶20萬,日活躍用戶200萬。同時,百度宣佈將面向開發者提供的服務正式命名為“百度開放雲”,全面聚焦面向開發者的計算、存儲及應用等技術能力的輸出。

市場另一個“富二代”玩家360雲盤則把噱頭玩得“得心應手”,以此賺取了不少關注。自2011年11月11日正式上線起,在發展兩週年後也發佈了自己的數據,註冊用戶數量突破1.2億用戶,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級別,平均每天有40多萬新用戶註冊。

除此之外,市場的參與者還有自稱“屌絲”的115網盤、騰訊微雲等,前者通過多方合作跑馬圈地,後者藉助騰訊系的助推,整合了QQ的產品特色,直接和QQ進行綁定,在用戶註冊方面有很大優勢,搭上“順風車”的微雲一路狂奔。此後的四年間,115網盤與微雲一直你追我趕,爭奪行業第3名。

縱觀這一時期各大網盤的表現,不難發覺他們共同的特徵:急於快速增加用戶,搶佔雲存儲入口,獲得大量的用戶數據。

但很明顯,當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蛋糕有限時,混戰不可避免。

2、行業快速洗牌僅用4年

從2012年起,網盤市場持續4年的混戰開始,各家都頻頻出招,試圖在行業中取得好名次。

2012年2月,金山軟件宣佈將成立“金山雲”獨立子公司,並將金山快盤作為金山雲的核心業務。到2013年,金山快盤團隊宣佈獲得A輪融資,數額達到兩千萬美金,同時宣佈將用戶網盤的免費空間提高到100G。

隨後,360雲盤團隊也發佈公告,用戶只需要做兩項任務,就能免費獲得360G的免費空間。當然,這是周鴻禕最愛玩的“套路”。

仔細分析發現,360G的免費空間看起來很大,實則並沒有什麼用途,因為360雲盤本身是同步型網盤,服務器的資源本身是很少的,用戶主要用來同步自己的私人資料,存儲需求大的圖片、視頻等都很少。不過,“大空間”倒是很對中國消費者“攀比”的胃口。

緊接著,百度網盤對外宣稱其用戶達到七千萬,各種透露的信息表明,百度網盤極有可能將用戶的免費空間提高到百G以上。

這一混戰的導火索,業界分析可能源於快捷酒店管家在七夕節進行的“用酒店管家訂房,贈送115網盤100G永久免費空間”的活動。但實際115網盤100G空間是由快捷酒店管家支付的,但此舉成功誤導了360和百度,直接導致了上述“拼空間”之戰。

除空間升級的對決外,各家還推出了超值低價年費的活動。2012年5月,115網盤再次掀起行業之爭,宣佈將100G的年費VIP降價到50元每年,相當於市場同樣量級空間六分之一的價格,並以此拉開了網盤付費空間大降價的序幕。

隨後,百度網盤開展出現五毛“BUG”,相當於100G的空間只需要5毛線,迅雷也不甘示弱,操作了類似的BUG營銷。

如果說這些都只是降價行為,那麼華為網盤推出的不限量容量的永久免費空間,則成了華為搶奪用戶的“必殺技”。

中國網盤十年:從百花齊放到荊棘叢生

在“拼空間”大戰中,有人歡喜有人憂。彼時的市場上根本聽不到酷盤的聲量,酷盤真正大方也是一個月之後,用戶量早就被百度雲、360雲盤搶光,當時的酷盤應該是忙於和阿里巴巴達成交易。但遺憾的是,有了阿里加持的酷盤仍未擺脫關停命運,於2015年10月10日正式停止服務。

酷盤並不是第一家關停的網盤企業。早在2013年3月1日,盛大網盤即宣佈關閉。而一些市場上較小的玩家如螢火蟲網盤、Mofile網絡U盤等都悄無聲息地關閉了,曾被金山寄予厚望的金山快盤也於2014年9月2日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迅雷。

2016年,360雲盤發佈消息稱即將停止個人雲盤服務,網友紛紛評論稱:“說好的永久呢?”不但是對360雲盤說的,更是用戶對網盤行業的整體失望。

對於網盤行業,2016年是標誌性的年份,僅宣佈關停或部分關停的網盤就達到驚人的9個。華為網盤、微雲、迅雷網盤、UC網盤及金山快盤等先後宣佈關停,成為互聯網江湖的傳說。

此後,市場剩下的巨頭玩家只餘下百度網盤,一時間也成為香餑餑,為了消除用戶的擔心,百度網盤宣佈將繼續提供可靠的網盤服務,這也成為如今百度網盤一家獨大的根本原因。

但一家獨大的最大壞處,就是百度網盤由以用戶為中心逐漸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單從年費這一項來說,一路上漲,從開始的190元上漲到269元再到現在的298元,而水漲船高的會員費也讓百度網盤難逃“割韭菜”的嫌疑。

另一個體量小的玩家115網盤,也於2016年3月宣佈全面下線分享功能,淪為一個單機網絡備份盤,其打出“一生相伴”的口號,讓用戶多少感受到悲情意味。

3、網盤難在哪裡?

對於集中關停,網盤服務商給出的最大理由多是配合監管部門,但監管難度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網盤成了傳播違規信息的通道之一不假,監管部門在開展專項整治也不假,但監管並不必然導致徹底地關停。

其實上,監管壓力大可能只是導火索,對企業來說最致命的原因則是盈利模式不清晰——賺不到錢。

明明有著足夠流量來源,卻不能給網盤服務商帶來足夠的利潤,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是困擾行業玩家的問題。

先看收入。互聯網服務大體分為“賣廣告”和“賣會員”(訂閱)兩類。而作為一個應用場景極為單一的服務,並無需在桌面頂端的網盤顯然不會吸引太多廣告主的投放,因此會員成為網盤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國內互聯網“免費”培養起來的用戶,還沒有養成付費習慣。這意味著,網盤的用戶中有絕大多數是免費用戶。

對於普通會員,百度網盤提供2TB的免費空間,蘋果iCloud的免費空間僅為5GB,騰訊微雲則是10GB,而從目前用戶數據的存儲需求來看,百度網盤相對符合用戶需求。

會員收費標準方面,騰訊微雲的超級會員為20元/月,可享受6TB空間,百度網盤為25元/月,提供5TB空間。但如果以阿里雲作為參照物,其OSS的5TB空間則上漲到553元/月。

再看投入。網盤需要有服務器來存儲數據,需要購買帶寬來應對上傳和下載,需要運維人員保證業務正常開展。以百度陽泉數據中心為例,存儲614萬TB的數據,硬件成本就需要19.6億元,每年光電費就要燒掉2.5億元,且不包括人工和推廣費用,20多億硬成本就花出去了。

這也印證了,即使如酷盤有了巨頭的資本和流量加持,如果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仍然燒不出一個未來。

中國網盤十年:從百花齊放到荊棘叢生

很明顯的是,網盤在經歷了瘋狂燒錢、野蠻生長及各家爭霸之後,已經隨著歡快的“免費網盤”時代落下了帷幕,市場只餘下百度網盤還在苦苦支撐。

數據顯示,百度網盤擁有6億用戶,市場份額超過85%,但其仍逃不過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的行業魔咒。如果要探討百度網盤的未來,或許除會員收費外,百度網盤還需要設計一個產品與生態互動的體系,並不斷強化這種體系化關聯,才能將一個良性、優質的商業模式坐實。畢竟只有健康的模式+良性的生態+用戶的認可,才能讓市場唯一的巨頭——百度網盤獲得生存下去的可能。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