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報道中錘鍊“四力”

□本報記者 黃琳

“你跟家人商量一下,能否明天跟浙江省醫療隊去湖北荊門採訪?”“早就商量過了,隨時可以出發!”——這是2月22日晚《浙江日報》記者胡元勇和部門主任的通話。

4月16日,浙江省舉行抗疫一線記者代表座談會,中央新聞單位駐浙機構和浙江省新聞媒體的9位記者代表分享了在抗疫一線的採訪經歷和難忘瞬間。胡元勇分享的“隨時可以出發”引起現場記者們的深深共鳴。

奔赴武漢“有幸見證奇蹟,再辛苦也值得”

時間最長,條件最苦,危險性持續最長……在湖北抗疫前線採訪66天刷新了浙江在線記者王堅穎職業生涯的紀錄。他說:“在湖北的經歷是我的財富,讓我對新聞工作者‘四力’的認識和實踐有了極大提升。我很振奮,因為一名老記者還能從中成長。”

王堅穎是浙江省最早出發赴武漢的記者,也是當時唯一的隨隊記者,他把自己當醫療隊的一員,和醫療隊隊員們一起當“搬運工”,同吃泡麵和冷盒飯。在武漢期間,他和《人民日報》聯合進行的“武漢浙江病區”直播,閱讀量達2000多萬,評論點贊過萬。

“這次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出差時間最長的一次,我幾乎每天進入重症病房,平均工作十幾個小時,被一種精神驅使著腳步。”和王堅穎一樣衝在最前線的胡元勇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荊門的37天裡,他要承擔報網端的全媒體播報工作,一共發回了150餘篇報道。病房裡每時每刻發生的感人故事,可愛可敬的浙江醫療隊員們的戰鬥和堅守、奉獻和付出,都被他一一記錄。

“浙江醫療隊負責當地的重症和危重症病房,給最危險的地方帶來生的希望。兩位出院的重症患者說,如果沒有浙江醫療隊來,我可能都捐遺體了。”這些故事讓胡元勇記憶猶新,“有幸成為醫療隊中的一員,有幸見證奇蹟,再辛苦也值得。”

在醫療隊即將返浙時,很多當地醫護人員、群眾和志願者自發趕來送行,他們與醫療隊隊員相擁告別,有的淚流滿面。浙江衛視記者石磊和同事周家齊在武漢38天,深入武漢多家醫院,用新聞特寫報道感人的戰“疫”故事。石磊回憶,臨別之時,現場“謝謝”“辛苦了”“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的吶喊聲此起彼伏。車隊路過時,當地私家車車主自發鳴笛向醫療隊致敬。“武漢的採訪經歷,我們永遠難忘。那一刻,我為自己能夠與浙江醫療隊並肩戰鬥感到自豪。”

關注浙江“抓住鮮明特點,做出獨家報道”

從1月23日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浙江記者站全員21人全部在崗。他們報道的一大亮點是:不做同質化的報道,做獨立思考的好新聞。

一“快”一“慢”對於新聞報道來說十分重要。“快”是指新聞第一時間發佈,“慢”是指重頭報道沉得下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浙江記者站記者高珧分享道:“浙江的抗疫有鮮明特點,比如運用數字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所以我們的思考和報道方向應該抓住浙江的特點,避免新聞同質化,做出有高度、有深度的獨家報道。”

“2月16日晚10點,一趟復工人員專列緩緩駛入杭州東站,近300名貴州籍復工乘客平安到達。‘健康碼’顯示為綠碼的員工,返回後可直接上崗,企業復工防疫兩不耽誤。”這是《人民日報》浙江分社記者竇瀚洋參與採寫的報道。

從“健康碼”到“城市大腦”精密智控,做了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報道,竇瀚洋對浙江經驗如數家珍。他說:“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文字中,人民群眾永遠不會缺席。我還想為浙江百姓記錄更多接地氣、有溫度的浙江故事。”

作為新華社浙江分社最早投入疫情報道的記者,俞菀同樣見證了浙江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和治理能力,相關工作模式、工作經驗被迅速推廣。俞菀對話權威專家,走訪集中收治醫院和隔離點,連線援鄂醫生,採訪遠赴意大利、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浙江醫療隊隊員,努力通過報道讓更多人瞭解醫者仁心。“今後,我將始終對新聞記者這份職業抱有赤忱和敬畏之心,把報道寫在生機勃發的之江大地上,把報道寫進群眾的心坎裡。”

熱在基層“雙腳走下去,新聞才能立起來”

戰“疫”中,浙江省市級媒體也有不可替代的責任與使命。

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1月24日開始就進入戰鬥模式,頻道也開創了10天12次上央視《新聞聯播》的紀錄。在疫情形勢較嚴峻時期,寧波廣電集團記者董寅寅主動報名進入高風險區域採訪,成為頻道首批進入隔離病區採訪的記者之一。

《杭州日報》記者柯靜前後20多次深入發熱門診、浙大一院採訪;前後5次送走援鄂醫療隊,又5次在蕭山國際機場迎回返浙醫療隊。如今,柯靜和同事們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戰疫情,促發展”的宣傳報道中,把希望、溫暖、信心傳遞給廣大市民。“雙腳走下去,新聞才能立起來;感情淌出來,宣傳才能強起來。抗疫報道是我職業生涯的寶貴財富,也是我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在《溫州日報》記者姜巽林看來,抗疫報道是一堂生動的黨課。“在重要節點,我們刊發了大量報道,參與策劃了一系列互動活動,得到眾多網友的肯定和反饋,也為公共決策提供參考。”

座談會上,媒體代表們紛紛表示,戰“疫”報道錘鍊了“四力”,堅定了信念和擔當,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接下來的“兩戰硬,兩戰贏”報道中,將繼續發揚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精神,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