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想想當年找工作的時候踩了不少坑,如果再來一次我估計不會像當初那麼傻了。


  • 簡歷應該寫得天花亂墜嗎?崗位定要選自己熟悉的專業嗎?面試的時候需要自己的課題嗎?找工作應該找有品牌的大企業嗎?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 其實我當時的關注點都錯了。


  • 大學教育培養的是個人的宏觀能力,即三觀正不正,這也是企業在面試時需要去識別和看重的。

當人進入公司後,個人需要培養的是自己的中觀能力,即學習大公司的"套路",包括流程制度和成熟的方法論,最後實現做事有章法。最後在職場上想有突出表現或打造差異化競爭力,那必須培養個人的微觀體感。達芬奇畫了1000個雞蛋,然後才算合格。他的老師就能識別前面999個圈各自的缺點。這就是微觀體感,極致的細分,做別人所不能。


  • 在企業宣講環節,企業和同學最大的一個障礙是,同學們並不知道企業內部的分工,企業也並沒有向他們詳細解釋這些崗位分工的區別。90%的同學填報意向崗位會選擇研發和測試,因為這些字眼他們似乎感覺熟悉,感覺自己能做。這實際存在三個誤區:


  • 誤區一:企業的研發和同學們在學校做的研發,實際上很可能並不是同-個東西。企業的生產要素人機料法環測,每一項都可以再細分,需要去"研發"。可以衍生出新工藝開發,新設備開發,新物料開發,新測試方法開發,新產品開發,那崗位名稱很可能是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平臺工程師,設計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但同學們能理解到的只是實驗室的研發,需求是錯配的。除此之外還有項目,品質,製造等很多個維度。


  • 誤區二:沒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和符合個人特質的崗位,而是選擇能做的,呆在了個人的舒適區。比如外向型,喜歡和人打交道的適合做項目管理(PM),眼睛裡揉不得沙子,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可以去做品質(QA),不要被原來的專業所限制住想象;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 誤區三:看到帶"管理"這樣字眼的崗位就會很興奮,其實你到了企業都是被人管的,你要管理的是你自己的工作。


  • 在面試環節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碩士的簡歷千篇一律,本科的簡歷幾乎雷同。很難看得出你在學校這幾年的核心收穫是什麼。


  • 其實到了研究生階段,仍然也只是-個通識教育。不管你在學校學的有多好,到了企業都要回爐重造。那麼企業是怎麼篩選人的呢?首先你的學校為你背書,企業願意和你做進一步溝通。
  • 我自己總結的人的價值有三個部分組成:專業化+職業化+可成長性。專業化是能幹,職業化是想幹,可成長性是你未來是不是越來越能幹。


  • 剛出校園,你並不能為企業馬上創造價值,專業化分值很低。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就需要在職業化和可成長性方面下功夫,還有就是要凸顯自己的個人特質,有助於企業輔導你選擇更匹配你的崗位。


  • 職業化方面就是考察你是怎樣理解這個世界,怎樣與外界溝通和協作,還包括你對個人職業規劃,對行業的認識。當然最重要的是想看到你眼神中是否閃動著希翼與火苗。


  • 關於學習,我問了很多同學一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年閱讀量有多少?但很遺憾,大多數同學其實基本上都沒有閱讀的習慣。我們最應該讀書的人群都不去閱讀,大學在這一點上是失職的。成長快慢不是靠意願和決心的,而是看你在大學期間已經養成了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學校期間沒有培養出學習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會相信你在工作後就能夠改頭換面,突飛猛進?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 最後,在面試過程中,真誠的展示你的個人特質。個人特質沒有高低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比如我是-一個創業型的企業,需要大量的額外加班,但你意願上並不接受加班。這只是不合適,並沒有對錯之分。人有進取型,保守型,內向型,外向型..,企業可能處於創業期,成熟期和轉型期,企業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特質的人群來匹配。如果和企業的特質不匹配,而要強行進入的話,其實你不會呆得很舒服的。如果因此被拒絕,不是你不優秀,只是不合適,也是企業對你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 還想和大家談一談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企業?


  • 企業有知名度,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呢,越有知名度的企業,其實內部分工越細化越成熟,在這樣的企業,個人作為螺絲釘存在,價值可能被嚴重被低估的。而且等到你瞭解到這個企業很知名的時候,企業的紅利期早已過去。你可能只是被網絡效應吸引來的後來者而已,享受不到超額利潤,只能享受和其他公司一樣的普通利潤。


  • 其實每個人的夢想都是加入十幾年前的BAT,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如果是坐火箭,不要管什麼艙位,先上了再說。


  • 但是問題是,這樣的火箭你能找得到嗎?或是擺在你的面前,你能認得出它嗎?


  • 對千里馬來說,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伯樂。馬雲在一名不文的時候拉了年薪已經580萬的蔡崇信入夥,你覺得是馬雲更幸運還是蔡崇信更幸運呢?


  • 為自己選一條更寬更長的成長道路,需要在平時的積累中瞭解科技前沿,行業趨勢。這個沒有經驗可分享,因為趨勢總是在前進和變化,這依賴一個人是不是有持續長久的獲取前沿信息以及對這些信息有無敏感性,還有眼光格局判斷。就像李笑來老師講的,是否擁有特立獨行且正確的判斷。要有這樣的眼光,平時不讀書不學習是不可能的。


  • 成功很簡單,選一個好企業, 做一個老員工。
工作八年後,我代表公司技術部門回到母校參加校園招聘。


  • 最後,談談成長,這是很多人還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核心問題。


  • 同學們在選擇-個企業的時候,會看重薪酬福利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工資即使多給你一倍,也沒有辦法讓你在深圳買得起房。唯一的辦法是讓你個人的成長,跑得比房價還要快得多。實際上人的發展也並不是線性的,前五年還看不出差距,但是五年後差距就非常的明顯了。


  • 一入江湖歲月催,工作並不美好,是你們自己把它變得美好。生活本無意義,意義是活出來的。


  • 起點很重要,內心有堅定不移的終點更重要,這便是終身關注個人成長,把優秀當成種習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小結一下, 選一個和自己個性特質匹配的企業,認真溝通清楚適合自己的崗位,面試環節充分體現出自己的職業化和可成長性,終身關注個人成長。


  • 最終,本文粗製濫造,敬請原諒,如有錯誤,純屬水平不夠。望同學們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但最終自己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