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想想当年找工作的时候踩了不少坑,如果再来一次我估计不会像当初那么傻了。


  • 简历应该写得天花乱坠吗?岗位定要选自己熟悉的专业吗?面试的时候需要自己的课题吗?找工作应该找有品牌的大企业吗?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 其实我当时的关注点都错了。


  • 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个人的宏观能力,即三观正不正,这也是企业在面试时需要去识别和看重的。

当人进入公司后,个人需要培养的是自己的中观能力,即学习大公司的"套路",包括流程制度和成熟的方法论,最后实现做事有章法。最后在职场上想有突出表现或打造差异化竞争力,那必须培养个人的微观体感。达芬奇画了1000个鸡蛋,然后才算合格。他的老师就能识别前面999个圈各自的缺点。这就是微观体感,极致的细分,做别人所不能。


  • 在企业宣讲环节,企业和同学最大的一个障碍是,同学们并不知道企业内部的分工,企业也并没有向他们详细解释这些岗位分工的区别。90%的同学填报意向岗位会选择研发和测试,因为这些字眼他们似乎感觉熟悉,感觉自己能做。这实际存在三个误区:


  • 误区一:企业的研发和同学们在学校做的研发,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同-个东西。企业的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测,每一项都可以再细分,需要去"研发"。可以衍生出新工艺开发,新设备开发,新物料开发,新测试方法开发,新产品开发,那岗位名称很可能是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平台工程师,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但同学们能理解到的只是实验室的研发,需求是错配的。除此之外还有项目,品质,制造等很多个维度。


  • 误区二: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符合个人特质的岗位,而是选择能做的,呆在了个人的舒适区。比如外向型,喜欢和人打交道的适合做项目管理(PM),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可以去做品质(QA),不要被原来的专业所限制住想象;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 误区三:看到带"管理"这样字眼的岗位就会很兴奋,其实你到了企业都是被人管的,你要管理的是你自己的工作。


  • 在面试环节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硕士的简历千篇一律,本科的简历几乎雷同。很难看得出你在学校这几年的核心收获是什么。


  • 其实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也只是-个通识教育。不管你在学校学的有多好,到了企业都要回炉重造。那么企业是怎么筛选人的呢?首先你的学校为你背书,企业愿意和你做进一步沟通。
  • 我自己总结的人的价值有三个部分组成:专业化+职业化+可成长性。专业化是能干,职业化是想干,可成长性是你未来是不是越来越能干。


  • 刚出校园,你并不能为企业马上创造价值,专业化分值很低。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需要在职业化和可成长性方面下功夫,还有就是要凸显自己的个人特质,有助于企业辅导你选择更匹配你的岗位。


  • 职业化方面就是考察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世界,怎样与外界沟通和协作,还包括你对个人职业规划,对行业的认识。当然最重要的是想看到你眼神中是否闪动着希翼与火苗。


  • 关于学习,我问了很多同学一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年阅读量有多少?但很遗憾,大多数同学其实基本上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我们最应该读书的人群都不去阅读,大学在这一点上是失职的。成长快慢不是靠意愿和决心的,而是看你在大学期间已经养成了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学校期间没有培养出学习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会相信你在工作后就能够改头换面,突飞猛进?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 最后,在面试过程中,真诚的展示你的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没有高低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比如我是-一个创业型的企业,需要大量的额外加班,但你意愿上并不接受加班。这只是不合适,并没有对错之分。人有进取型,保守型,内向型,外向型..,企业可能处于创业期,成熟期和转型期,企业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特质的人群来匹配。如果和企业的特质不匹配,而要强行进入的话,其实你不会呆得很舒服的。如果因此被拒绝,不是你不优秀,只是不合适,也是企业对你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 还想和大家谈一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 企业有知名度,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呢,越有知名度的企业,其实内部分工越细化越成熟,在这样的企业,个人作为螺丝钉存在,价值可能被严重被低估的。而且等到你了解到这个企业很知名的时候,企业的红利期早已过去。你可能只是被网络效应吸引来的后来者而已,享受不到超额利润,只能享受和其他公司一样的普通利润。


  • 其实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加入十几年前的BAT,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是坐火箭,不要管什么舱位,先上了再说。


  • 但是问题是,这样的火箭你能找得到吗?或是摆在你的面前,你能认得出它吗?


  • 对千里马来说,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伯乐。马云在一名不文的时候拉了年薪已经580万的蔡崇信入伙,你觉得是马云更幸运还是蔡崇信更幸运呢?


  • 为自己选一条更宽更长的成长道路,需要在平时的积累中了解科技前沿,行业趋势。这个没有经验可分享,因为趋势总是在前进和变化,这依赖一个人是不是有持续长久的获取前沿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有无敏感性,还有眼光格局判断。就像李笑来老师讲的,是否拥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判断。要有这样的眼光,平时不读书不学习是不可能的。


  • 成功很简单,选一个好企业, 做一个老员工。
工作八年后,我代表公司技术部门回到母校参加校园招聘。


  • 最后,谈谈成长,这是很多人还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核心问题。


  • 同学们在选择-个企业的时候,会看重薪酬福利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工资即使多给你一倍,也没有办法让你在深圳买得起房。唯一的办法是让你个人的成长,跑得比房价还要快得多。实际上人的发展也并不是线性的,前五年还看不出差距,但是五年后差距就非常的明显了。


  • 一入江湖岁月催,工作并不美好,是你们自己把它变得美好。生活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 起点很重要,内心有坚定不移的终点更重要,这便是终身关注个人成长,把优秀当成种习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小结一下, 选一个和自己个性特质匹配的企业,认真沟通清楚适合自己的岗位,面试环节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职业化和可成长性,终身关注个人成长。


  • 最终,本文粗制滥造,敬请原谅,如有错误,纯属水平不够。望同学们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但最终自己做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