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江浙一帶,最不缺的當屬海鮮。浙江,聞一次它的空氣就知道是一座海之城。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浙江,陸域面積僅僅為中國的1.1%。地理位置的優勢,讓小鎮菜場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海產。

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黃酒醉泥螺

父親每天下班後,用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去小鎮上的菜場。有種叫泥螺的吃食,是當地人的最愛,隨處可見於每家海鮮小攤上。泥螺長在退潮後的沼澤,當地漁民每天都會抓很多。體內含泥土較多,多次清洗乾淨後,加入紹興黃酒。在小鎮上面的當地人,許多人家都有紹興黃酒,用作醉泥螺的重要輔料再合適不過。加入白糖和生抽拌勻,無需撒入鹽巴,泥螺自帶鹹味。最後,讓泥螺、黃酒與時間竊竊私語,一道美味應運而生。


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醉泥螺在小鎮上的地位,就像魚腥草(雲貴地方也叫折耳根)在四川的存在,喜愛的人視之如命,吃不慣的人避之不及。我最近認識的一位十分優秀的攝影師,東北人,在一次閒聊中知道,當他從哈爾濱到成都的飛機落地後,吃的四川第一餐就有魚腥草。他說:我在東北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冬天的哈爾濱,菜場上一點“綠”都沒有,連佐料中的香菜都被叫青菜。

我已經很久沒有回到那個小鎮,黃酒醉泥螺的味道早已在記憶中慢慢地淡去。但我肯定知道,醉泥螺配上一碗大白米飯就上一個流黃的鹹鴨蛋,在暑氣蒸蒸的炎夏,比一碗青菜白粥要有趣味的多。


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清蒸梭子蟹

都說江南女子多柔情,在我這裡,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將她們身上的特質也帶進做菜的方式中。在小鎮上,我認識了一個阿姨,父親的同事,當地人。沒事的時候,她總會教給父親選做海鮮的方法:活蝦白煮後蘸醬油最鮮,小黃魚清蒸怎麼樣才能沒腥味,蟹子最佳烹煮方法是清蒸,什麼樣的帶魚是最新鮮的,什麼樣的螃蟹是蟹黃多的。許多時候,她還會給父親拿一大筐自家種的葡萄,那葡萄又飽滿又新鮮。


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在所有的清蒸海鮮中,我極愛梭子蟹。

梭子蟹比一般螃蟹要貴些,父親每次只捨得買一隻,我吃肉,他們吃螃蟹腿。梭子蟹一定得是活蟹,蒸出來蟹肉才會鮮嫩。活蟹衝一下冷水,直接放進蒸籠裡,父親每次都會對螃蟹說:不是我要吃你啊,是玲兒要吃。


三分之一的江南夏天——醉泥螺和梭子蟹(3)


九歲的我,邊吃碎冰冰邊等待著最愛的梭子蟹,抬頭望望天,猜猜明天小鎮是出太陽還是下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