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給一年級的小豆包開家長會,數學老師在會上展示了一下五年級數學試卷最後一題,家長們紛紛感慨,幸虧上學早,如今小學試卷已經不會做了。
這是一道7分的數學小作文,要求以“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為題,寫出150字左右的數學小文章,把你對“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的知識理解表達出來。(提示:需包括以下點:1、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圓的面積公式推導與前面知識聯繫。3、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對你的啟示。)

五年級試卷
看了題目感覺數學試卷是語文老師出的。完全無從下手啊!別急,三年級還有一道數學閱讀理解題,在古代,為了確定農業收入,計算稅收,必須丈量土地,由此對面積產生了認識,中國古代形象地用“冪”或“積”字來表示面積。冪:遮蓋物品的方形布;積:積累。你對這兩個字是怎樣理解的?寫一寫。
這是什麼操作?數學這樣考的目的是什麼?數學應該怎麼學?
這其實就是數學作文,也就是把實際遇到的數學問題用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考察了數學知識是否紮實,還順帶考了一下語文作文的表達方式。

誰能告訴我,這題怎麼做?
也許你會說,這是故意為難學生,其實不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的來歷,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對於圓的面積公式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瞭解推導過程的就不多了。知道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有利於記憶和更深層次的應用。
回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具體推導時,是將圓沿半徑分成n等份,然後拼接成長方形,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圓的面積公式。在整個過程中用到了數學裡面的兩個思想:一個是轉化,就是利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的方法;另一個是極限,分的份數越多,圓弧越接近於直線,拼出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這些思想對於數學的學習很重要。
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數學學習要培養興趣,不能只靠刷題,數學來源於生活,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對於數學學習很有幫助。
例如去公園看花,讓孩子數數花瓣的數量,告訴他常見的花瓣數量有個規律:1,2,3,5,8,13,21......,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
花瓣的數量分別是1、2、3、5、8、13
一年級暑假數學作業,其中有一項就是要求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和爸爸媽媽做一份數學手抄報。這其實就是數學作文的低年級版本。家長可以啟發孩子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積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陳鳳偉在談到如何學好數學時,提到了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到小學中、高年級,字面的閱讀不再是問題,但是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強化。閱讀能力是長期浸染的結果,讀書的方法和持續閱讀的習慣很重要。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數學讀物,例如《數學王國小故事》、《馬小跳玩數學》、《讓小學生愛上數學的數學故事》等等,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情況選擇。
我學習,我快樂
數學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生活中到處蘊藏著數學,去超市買東西結賬用到加減法,看地圖時用到方位關係,鐘錶讀數時用到60進制......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處世態度、工作品質會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