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自從宋代開始,經濟較之前有了較大的發展,宋代經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與此同時,北宋的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北宋的經濟發展,並不依賴於商品的高度發展;北宋的商品經濟,依舊受到政府的束縛和管控;商品經濟主要服務於傳統的貴族、官僚、地主等統治階級,供他們的享樂。

北宋經濟雖然比以往有了更長遠的發展,使北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但如果忽略了經濟當中的阻礙,勢必會導致社會出現偏差,本文將從北宋經濟發展當中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一、北宋的經濟發展不依賴於商品生產高度發展

北宋時,工業生產雖然比唐朝更進一步,但封建王朝依舊對手工業生產有較嚴格的管控,導致北宋的經濟發展不依賴於商品生產高度發展

1、北宋官營手工業,在全部手工業生產領域中處主導地位

在組織機構上,北宋的官營工業部門名目繁多,各個組織在一起,形成非常嚴密的系統。在北宋中央中,有少府監、軍器監等官營手工業管理機構。在地方,有“作坊”、“作院”等工業管理機構。

從生產領域中,官營手工業涉及的範圍很廣,其中包括銅、鐵等金屬的冶煉,採茶、採鹽等採煮。與此同時,機械、陶瓷等製造,也都掌握在官營手工業中,官營手工業幾乎籠罩手工業的一切領域,這也奠定了官營手工業的壟斷地位。

從生產規模和工業分工上來看,官營手工業的規模要比普通民間手工業的規模大分工明確。例如官營手工業中,少府監下屬的文思院,掌管金、銀等財務。內侍省管轄的後苑造作所,掌管皇家的嫁娶之物。由此可見,官營手工業當中有著細緻的分工,其涉及規模也較為龐大。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從使用材料上來看,官營手工業的材料更加充足,而且會優先得到充足的貨源。官營手工業的材料來源於各州的進貢,如果原料數量不足,還可以使用“和買”、“抽分”等方式來補給,或者通過邊境、海岸等地方購買。此外,官營手工業使用上等原料,保證皇家享受到優待。

從勞動力上來看,官營手工業主要用“拘役”、“糾差”等方式,獲得充足且免費的勞動力,官方還可以通過“和僱”等方式招募工人,並且用“能倍工即賞之,優給其值”的方法吸引更多能人巧匠,為官營手工業添磚助力。

從生產目的來看,官營手工業所產出的產品有兩種作用:其一,是為滿足皇家的生活需要以及加固皇權的統治地位;其二,是政府剝削勞動人民的一種手段。

北宋官營手工業的大力發展,需要佔據大批的工人以及能人巧匠,這便強有力地影響民間手工業的發展,降低民間手工業的生產以及銷售,抑制商品手工業的發展。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2、北宋各地都為皇家進貢物品

北宋皇家所需的物品不僅來源於官營手工業,還來源於各州的進貢。各州的進貢物品大多分為三種:絲以及絲織品、棉織品;工業品;各地的藥材以及土特產。

各地進貢的物品不僅物種豐富,而且數量齊全。例如北宋王朝每年可因進貢得到羅10.6480萬匹,綾4.4906萬匹,絹287.6105萬匹,綢46.8744萬匹等。由此可見,當時北宋的皇室以及封建政府可以從各地獲得大量的進攻物品,物資很豐富,不需要民間手工業的發展,由此抑制商品生產和商品銷售,使得北宋的商品經濟不能高度發展。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3、北宋時期,城市人口所需物品,基本來源於非商品生產

北宋城市中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大部分來自於非商品生產,即農村提供的農副產品。

有商業的存在,才能使產品變成商品。人類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自動變為商品,商業發展才能促使產品轉變為商品。也就是說,只有當產品拿到市場上,有了供求關係,才能使產品變成商品。當時,北宋最重要的生產部門是農業,北宋政府大力發展農業,有很大量的農產品生產出來,被投入到市場中販賣。當是大多數在市場中的商品,是地主通過剝削得來的。地主們為購買更多的奢侈品,才將農產品售賣。根據統計,北宋時期地主人口不到10%,但是地主卻擁有國家80%以上的耕地,地主通過“包租制”、“分成租制”等方式,來剝削百姓們的收入,地主們將農業50%以上的產量據為己有。

有時某些地方遇到天災人禍,地主還會索要更高的租賃費用和地主高利貸。這樣一來,使農民一年的收入全歸地主所有。由此可見,在北宋時期,地主通過剝削的方式,將大量的農副產品投入到市場。與此同時,農民也百姓也需要向國家繳納稅收,不得已會拿出一些農產品和手工產品到市場中換取貨幣。種種現象表明,

北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農村的自然經濟發展,城市中的百姓生活用品,來源於非商品性經濟,這也表明北宋經濟繁榮的背後其實很脆弱

綜上所述,北宋時期皇家貴族所需要的商品,大多來源於官營手工業和各地的進貢,城市中的人口生活必需品,也來源於非商品性經濟。種種跡象表明,北宋經濟繁榮的背後,並不依賴於商品經濟發展。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二、北宋時期,封建政府嚴格束縛各地商品經濟的發展

北宋時期各地的商品經濟發展,嚴格受到政府的控制。

1、政府對部分商品實行“專賣”

北宋時期,封建政府嚴格把控部分商品售賣,並實行“專賣”制度。由於北宋時期的官僚機構十分龐大、數量繁多,官府需要大量的官兵加之遼、夏經常動亂,北宋要對遼、夏等地屈辱和議,政府每年要支出大量的碎幣,導致國家財政困難。為增加政府的收入,北宋政府大量的收刮民脂,人民生活中所需要的鹽、茶等,也都由國家專賣。

北宋時期實行的“鬻鹽”之法,大體分為禁榷和通商。禁榷是不問“浮鹽”,全部由官府銷售,嚴禁私人銷售。

所謂通商,則是官府在鹽場中收鹽,並將鹽銷售給商人,商人可以將鹽運往到指定的地方銷售。“通商”看似是讓商人售賣鹽,其實也是政府變向專賣鹽類的方法,政府只是把

部分鹽給商人而已。北宋時期,只有河北、河東等地區能夠“通商”,其他地方都“禁榷”。由於政府經常操控鹽價,使很多鹽戶都破產,普通百姓也面臨“食鹽貴”的問題,更有甚者認為“鹽要比藥還貴”。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官府對於茶葉也有嚴格的管控。官府在獲得茶葉後,再標高價出售,官府因茶獲得的利潤在茶戶的十倍左右。如果官府發現有人在民間私藏茶葉售賣,要以“私售鹽法”論罪。如果有茶園不堪重負選擇逃跑,需鄰保代為賠償,因此當時四川園戶有“地非生茶,實生禍也”的說法。

酒水也是官府嚴格把控的產品。“宋榷酤之法,諸州城內,皆置務釀酒”,如果民間有人遇到婚喪等大事,官吏還會趁機算計一下百姓,高價出售酒水。有些地方的官府還專門釀造酒水,銷售給酒戶。在這種官府“專賣”制度下,出現“買撲”、投狀”等銷售和競賣方式。

此外,官府還會現場將染業、浸銅和製革等物品收購,禁止私人販賣這些物品。不僅如此,在“元祐臣僚請罷榷醋,戶部無禁文。後翟思請以諸郡醋坊日息用餘,悉歸常平”中可見,北宋時期,醋也由官府專賣。

依靠著這些商品的專賣制度,太宗至道時,官府的專賣收入一年達到達1123.3萬餘貫,專賣收入成為百北宋政府的重要收入所得。這種專賣制度看似是在使格商品價格平穩,實則是壟斷商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時期。專賣制度增加人民的負擔,束縛民間的商品經濟發展。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2、北宋政府限制民間手工業發展

北宋政府常常以各種法律條文,更改民間手工業的生產內容,甚至禁止民間生產某些產品,例如仁宗明道年間有“減兩蜀歲輸綿綺、綾羅、透背、花紗三分之二,改織細絹以助軍”的命令。政府的這種行為,勢必會打擊民間的手工業者發展,也會使手工業的市場更狹窄,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3、北宋政府對工商業者進行大面積“徵調”制度。

北宋政府大規模的對工商業者實行徵調,強迫其為官府服務,對其進行無節制的掠奪。《愧郯錄》曾記載:“今世郡縣官府,營繕創締,募匠庀役,凡木工,率計在市之樸斫規矩者,雖店楔之役無能逃,平日皆籍其姓名,鱗差以俟命,謂之當行。”

當時北宋汴京城內的工商業者受到嚴重打擊,官府不僅大批量徵調工匠,而且還將手工業者進行編制,使他們成為官營手工業者的“後備之軍”。同理,官府也對商人進行編制,這些種種編制,實則是對工商業者的枷鎖,打亂民間的正常經濟發展。當時的北宋民間經濟發展蕭條,使得民眾百姓怨聲載道。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4、北宋政府對百姓徵收繁重的商稅。

北宋時期,為徵收稅務,官府還設立“商稅務”負責徵收,“商稅務”遍及全國各地。此外,各地還有其他的稅收部門,其中各州縣都有“務”,神宗時“商稅務”高達2100多。有些小城鎮不方便設立商稅,政府就用“買撲”的方式徵收稅。“買撲”主要由商人以及地主負責,徵收的稅款為“坊場錢”。

不僅如此,政府徵收的稅務類型很多,布、帛、什器、店宅、馬、牛、水果、等,都要交稅。這些嚴苛且繁多的稅收,雖然為北宋政府增加了收入,但卻剝削了百姓,讓人民怨聲載道,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向前發展。

三、北宋時期的商品經濟,主要為封建權貴地主服務

北宋經濟發展遠遠超過以往的朝代,使得城市十分繁榮,但城市的繁榮背後,主要供封建統治者、貴族和地主階級的享樂而服務。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1、“城市”是北宋經濟發展的中心,同時也是統治者的統治政治中心,是地主剝削勞動農村人的根據地

城市設有封建王朝的各級機關、法庭、監獄等,每個城市都有大批量的部隊駐守。可見,城市被權貴、地主、皇家嚴格把控。

以當時的政治中心,汴京為例。汴京整體是以皇宮和官府為中心,在外面圍繞著三座城牆,分別叫皇城、內城和外城,這種城市佈局可以反映出,城市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需求。政治意義越重要的城市,其建築規模也越大,擁有的王公貴族和地主階級也越多。此類城市的消費需求大,商業繁榮發展隨之而來,稅收也很繁多。

2、北宋城市中的商業活動佈局,間接顯示城市的服務對象是統治階級

以汴京為例,汴京宮城南邊從宣德門向東,直到新漕門一帶的商業區,主要經營奢侈品,這些地方可以供官僚貴族尋樂。宣德門前大街的東面是潘樓街,此地有很多酒樓,這些酒樓從黎明開業,可見其繁榮和熱鬧。雖然汴京很熱鬧,但是熱鬧的背後卻圍繞著封建統治者和權貴,其服務對象絕非是尋常百姓。

繁榮經濟背後不可忽視的問題:北宋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是什麼?

結語:

綜上所述,北宋的經濟發展十分繁榮,但繁榮的背後,卻是在為統治階級和封建地主所服務。與此同時,北宋官府大力限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並且建立嚴苛的稅收制度,讓百姓們怨聲載道。這種形式下的經濟繁榮,其背後非常脆弱。

參考文獻: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卷五九《原弊》

方回:《古今續考》。

張方平:《樂全集》卷二五《論免役錢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