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是相聚,唯有離別多

歷史不是慢慢剝落的,而是越來越繁華,燈火闌珊之後,觥籌交錯的迴響猶在耳畔。每一個單位的生命增量在其活著時是無意識的,他不會有強烈的歷史感。恆河吸沙無數,在歷史的語境下細沙微不足道,然而,從個人的生命體悟來說,真的就是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了。

由何處來往何處去這樣的大問題,一定是經歷過花開花落後的喟嘆,向生而死是生命的輪迴。佛家講不墮輪迴,原因在於認為一切皆苦,活著就是受苦。“人生皆苦”這個觀點不難論證,你瞭解了悉達多的身世,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人生難得是相聚,唯有離別多


他本為王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死亡的老者,驚詫不已,遂開悟。假使你讓一個城市裡用慣抽水馬桶的孩子去農村蹲茅坑,他開悟的幾率不比悉達多低。

珠玉中方能開出般涅之花。

佛說人生有三悲: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前二者聞者生厭,唯有“愛別離”楚楚動人,使人甘願沉溺此中苦海。饒是豪邁的李白,也逃不過被依依楊柳中傷的宿命。他在《勞勞亭》裡寫道:“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離別有獨特的魅力,它是一種藝術,是花團錦簇之下的微瀾,不驚,卻是一場無能為力的暗自等待。

人生難得是相聚,唯有離別多


回憶起昔日種種,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實,離別將此推倒,彷彿可以重演。每個人都說著言不由衷的囈語,營造幻境,以期自欺。

每一次相遇都終究別離,沒有別離的相遇是沒有意義的,人生難得是相聚,唯有離別多。友朋盡失,人生路上就失去了路標,人生版圖皆成碎片。若有幸,也能化作星星,照亮整個天空。

於離別,有人以妙手彈琵琶,引白馬嘯西風,作悲愴狀,好可憐。有人執手相送,道天下誰人不識君,亦悲壯。絮絮叨叨,拉拉扯扯,男人像女人,女人失了魂。

終不過三杯兩盞淡酒,啖瘦肉,蘸麻醬,入愁腸,淚汪汪。

年輕人喜歡暢想未來,離別,對他們是下一場穿越世界的旅行,風光無限。可能遍地荊棘,但也難掩他們想要偶遇繁花的狂喜。彷彿離別的次數越多,越能增加他們生命的厚重與滄桑,他們需要這個。

人生難得是相聚,唯有離別多


中年人幾歷紅塵,便知離別即永別,人生路徑分明,離別是利益權衡。他們會選擇沒有荊棘的路,開闊平坦,只是少了幾分顏色,無關緊要,他們已經在最好的年紀見識過最美的顏色了。

過盡千帆皆不是,才有一次又一次地離別,千帆相競,杆頭立著一隻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