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中彬:OPEC+原油減產已到極限,油價將長期低迷

OPEC+協議原油減產

OPEC+是由OPEC產油國和非OPEC產油國共23個國家組成。OPEC產油國是由沙特主導的一些海灣國家,OPEC+就是加上其他全世界主要的出口產油國,包括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等其他一些國家,前段時間都在談石油減產問題。


紀中彬:OPEC+原油減產已到極限,油價將長期低迷


4月13日的OPEC+會議決定石油歷史性地減產970萬桶,量非常大,但其實這個量以後是要遞減的:5、6月份每日減產970萬桶,7至12月每日減產80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每日減產600萬桶。


原油將長期供過於求

原油該存的地方,我估計都存滿了。除了消耗的以外每個月都有多餘的產量,我們國家在舟山的儲油罐都是裝的滿滿的,包括美國也都是裝滿的,根本沒地方放,不斷地還有新的產量。


未來的原油需求肯定還是不行,不會很好的那種經濟活動。特別是現在這種狀況,能可見的,今年需求都不會很好。那麼大家這時候呢,就是說別煉廠有時候該停掉,他不會隨便就啟動。因為原油可以放在儲油罐裡,煉好了以後變成成品油就得運出去或者更麻煩,花那麼大代價,成品油也銷不出去。那乾脆很多煉廠都停工得了。做很少的經營,比如說那個石油石化相關的一些產品也會大幅的減少它的轉化。


石油減產對產油國影響巨大

產油國減產,加上油價低迷,對本國的財政收入也好,國計民生等等影響都非常大;減產也不是一個來談判的代表、石油部長能夠決定的事情,各成員國已經溝通了多次了,參加會談的都是石油方面的一些政府官員,達成這個協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是各產油國妥協的結果,因為增加產量的話狀況會越來越差。


紀中彬:OPEC+原油減產已到極限,油價將長期低迷


現在新能源、包括一些經濟活動等等肯定對這些產油國影響比較大,大量工業品還是看需求,如果需求不好的話價格是起不來的。除原油外的其他工業品、一些大宗商品都會受影響。雖然在貨幣超發等等情況下價格有通脹,但對於工業品,不是錢多了別人就會買一大堆,就不會漲價。


特朗普2000萬桶願望難實現

特朗普說現在減產1000萬桶,以後還會減到2000萬桶,這個2000萬桶根本談不成,我預計這次減產協議之後不會再有新的一個減產協議。


紀中彬:OPEC+原油減產已到極限,油價將長期低迷


減產得看原油的價格是什麼情況。

如果油價是確定的,那麼至少現在油價已經很低了,減產後困難還會有一些反彈,根據現在減產後的石油產量還能對付一下原油方面的收入。如果現在油價是四五十美元,他們覺得現在價錢不夠高,應該漲到七八十美元才好,可以做這種減產把價錢轟上去,減了產還不會損失,甚至收入更多一些,那對大家都好。那種狀況減產可以。


那麼在現在原油價格不太確定的情況下,貿然再減很多沒有一家能同意,因為現在的原油消耗量大概每天比原先少了1700萬桶,實際上還是供過於求,經濟活動大幅降低,也看不到好轉的跡象,價錢能不能起來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還會做這個減產的決定嗎?現在大家過的都不行了,都差不多吃土了,誰還會幹這種事情,油價不一定能漲,然後還主動去減產,老美是頁岩油又沒有參加這種減產,肯定不會同意。


工業品還是看需求,但還要達成什麼新的減產協議,沒戲。因為他們本國的一些財政壓力也比較大,其實國家跟個人、小團體、企業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當碰到不好的事情,首先都是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都在盤算著自己的日子怎麼過、怎麼能自己弄,絕對不會同仇敵愾,一起做一個什麼事情等等;好的事情大家都會做,比如說油價漲很多,我就增加油的產量,大家都覺得日子過得還不錯可以減減產,把價錢給抬上去。


現在原油需求大幅降低,在大家都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下再減產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一個吃飯的問題了,而不是是吃多好的問題,掙不了錢,現在關鍵是不要賠得太慘,所以不可能再減產。好多產油國也並不是完全按照這個協議走,降價幅度不是很狠的話是不會重啟石油減產協議的,我估計如果真要出現再談判,油價至少得到各15美元以下。


油價將長期處於低位

今年這種局面不太樂觀,原油的價格會跌到什麼程度也不好預測,我覺得19美元絕對不是底,15美元都不是底。其實就跟交易一樣,只要是建新低的話,特別是原材料的價格不知道什麼時候時刻是個盡頭,需求肯定不會很好。


紀中彬:OPEC+原油減產已到極限,油價將長期低迷

0415原油價格走勢


但是需求實在太低的情況下,我覺著可能會有一點點動作,那就不是減產的問題了,可能會有一些局部的一些衝突,比如因為石油產量的問題造成一些衝突,甚至小規模的一些地緣衝突都有可能出現。


未來油價不會一直都很平靜的等著降下來,不是那麼簡單,它會在下跌當中不斷反彈,會去做干擾影響原油的價格,處於一個動態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