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01 金光加身,是求不來的墊腳石

運維部週一來了個編輯實習生,聽說是直接找的大老闆尋職,空降下來的。說實話,大家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公司裡因為“關係”進來的人,委實不在少數。有能力還是沒能力,大家日久見真章,不會過多顯形於色。

之所以特別關注這人,是聽聞這個編輯吳(暫且這麼稱呼吧)大二的時候,在今日頭條實習過。今日頭條,字節跳動,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推進引擎UGC,能在那裡實習,我想,想必是個有buff加成的。

互聯網行業諸如BAT等大平臺,就是一個個鍍金池,不管你是待上幾個月甚至是幾天,你的下份簡歷都能被打上“名企標籤”。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BAT巨頭

不得不承認,“BAT”、“海龜”等標籤,在職場遴選中佔據著很大的優勢,也正是許多人求都求不來的入門墊腳石。

金光加身,一路高歌。

很多人在面臨畢業,進行個人職業規劃的時候,多少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

“是去大公司做鳳尾,還是去小公司做雞頭?”

我給的答案可能永遠都是:去做你的鳳尾!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我並不是在鼓吹進大公司有多麼的好,而是希望你的眼光放的長遠再長遠一點,哪怕成為鳳尾會讓你嘗受不曾有的委屈,誕你要知道一家大公司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報酬,還有平臺價值。如果時間久了薪水仍然低於你現在的價值,市場最終會幫你會糾正這一點,外面等著你價值的公司正在躍躍欲試。

02 你看不上的公司,沒義務為你支付空調費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編輯吳入職已經近一週了,一週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足以看清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作風。我簡單的為大家描述一下:

早上10點多到崗(我們上班時間是9:00am),坐下來就開始王者榮耀,甚至吃飯的時候都捧著手機,中間如果你有事信息找她,對不起,對方正忙著打遊戲,暫時無法回覆你。

而最讓人震驚的是,她的辦公電腦從未打開!

以上這些,還是今天上午編輯吳的組長過來和我反應,我才曉得。因為她的各種問題,導致整個編輯組的工作效率下降,其他組員開始出現負面情緒。

毫無例外的,我應該也必須,找老闆進行一次面談了,而面談的結果很是讓我吃驚。本以為是個“關係股”,讓老闆“簡單”教育一下,沒想到最後卻是個路人甲。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原來編輯吳看到我司的招聘信息,查到老闆電話,稱自己曾在頭條實習過,想來我們公司進行大四實習。強調的目的只有一個,想學習。

劇情逆轉得有點讓人接受不了,沒等我回到辦公桌呢,老闆的電話就打到了人事部,再不送走,養祖宗呢!

就怕你手無縛雞之力,卻告訴別人你有鴻鵠之志。打著好好學習的幌子,造著名企出身的謠,連基本的微博都不會發,靠打遊戲度日的,只為蹭個實習章的人,對於你來說我司是多麼廉價?

對不起,你看不上的公司,沒有義務為你置辦遊戲空間,為你支付空調茶水費。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03 我們需要的不是光環,是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接受澎湃專訪時說:“企業要的不是光環,是力量!”

誠然,如今職場入職,名企、名校、海龜等標籤成了企業招聘人才的一個著重選擇點,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了,企業最終要的並不是你身上的標籤,而是你標籤下的能量。

這麼些年,在經過對眾多求職者、入職者觀察後,我們發現,那些名企名校標籤進來的人,不一定就是“打怪”高手。能迅速找到自我定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的,往往是那些沒有標籤的人,他們有著非常高的機動能力,頭腦靈活,為人處事方圓得體。他們知道企業需要的是什麼,並且為之不斷打磨自己。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曾經我們公司一個銷售,沒有高出身,沒有名標籤,甚至高中都沒畢業。他能入公司,也是因為當時銷售崗沒有學歷要求。從銷售到設計師,從月薪2500到一份稿子10萬起,公司還在的老員工都是他的光輝見證人。

白天做銷售,晚上回家學PS。學過的人可能都會覺得,PS真的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也真的是一門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技術。只用了兩年年,通過自學和請教公司裡的設計師,他從公司辭職了。告別聚會上,才知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一張設計稿已經價值不菲了,微博粉絲五百多萬,多次被相關媒體請去座談。

也許這可能是你聽過的又一個“別人家的故事”,正因如此,當發生在你面前時,你的震驚才會更大,我們見證著他的逆襲與榮耀,可卻難見他一鳴驚人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個不眠夜的堆砌。

【職言】對不起,曾在頭條實習的你,我們不要!

卡耐基說:“能力已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資源,能力即財富,能力即命運。”

有人眾人矚目;有人默默無聞,平庸一生。

究其一個重要原因,能力罷了,沒有能力就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也就更不會有成功一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澆灌更重要。光環加身固然璀璨,但也只是一張入場券,一個墊腳石,真正決定你事業高度和長度的,終究還是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