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GUYUANXIAOXIHUDEQIANSHIJINSHENG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山蒿子的話

五一回西吉,在固原逗留兩日。和以往到固原一樣,打算去小西湖公園消遣。小西湖是固原市內唯一古老公園。來固原不來小西湖,等於沒來過固原。記得小西湖位於政府西街。可找了半天也沒有記憶中的影子。原址上機聲隆隆,亭謝曲橋早已不見,“革命烈士紀念碑”也沒了蹤跡。原來坍塌了的古城牆倒是用青磚砌了起來。回家這幾天總有點失落感,在網上搜集些文字圖片,編髮於下,意在收藏備份,以便日後查閱憶念。感謝文字作者和圖片攝影者留下的寶貴素材!(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固原小西湖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西湖藍天白雲天水一色

固原西湖公園初名中山公園。由於它建在固原縣 城內城西南隅,加之地方文人墨士以杭州西湖媲美,俗稱" 小西湖"。1988年正式易名為"西湖公園"。全園佔地面積6.5萬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積近1萬平方米。園內樹木成蔭,草木茂密,曲徑通幽,百花爭豔,湖光山色,清波映帶,交相輝映。湖區垂柳依依,樹木掩映,滿目青翠,碧波粼粼,隨風盪漾,幽雅之極。碑、塔、亭臺、曲橋、水榭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花壇、草坪、噴泉、水池鑲嵌其中,顯得多姿多彩。另有照相、划船、乘釣、展花、門環場、書畫室、小賣部、餐飲攤點、歌舞廳等服務性設施,構成了一座典型的綜合性山水園林。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水倒影成趣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水倒影成趣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水倒影成趣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心假山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橋流水遊人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春風習習,湖水盪漾,

亭謝曲橋,遊人如織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面波光粼粼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湖面漣漪片片,湖邊人們悠然自得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岸邊垂柳依依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西湖全景圖

固原的小西湖公園始建於1944年至1945年間。國民黨陸軍第 17軍軍長高桂滋駐守固原時與副軍長高建白商議並徵得地方官員同意後,便在固原城南隅清理牆角雜草,平整土地,種植花草樹木,開鑿人工湖,引西海子水入城為湖,修建湖心“宛在亭”,四周修建“朝曦”、“夕陰”、“樂壽”等亭和“凌霄臺”、“安樂窗”、“憩遊別墅”、“隴關金匱”、“枕流閣”、“釣臺”、“文遠閣”等人文景觀。

園內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引來遊人紛紛留詩題字,盛讚風光之美。高桂滋親筆題聯:“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民國《固原縣誌》主編、固原縣縣長葉超也揮毫留下了“震河戰嶽作金湯,塞上名城,高平第一;巉石導流成_壑,隴頭勝地,風月無邊”的聯語。高天的一首七律詩“極目煙霞一望收,和風邀我此間遊。林間紫燕歌風韻,枝上黃鶯唱自由。幾枝紅花園裡綻,一渠綠水間邊流。宛然深入桃源境,心曠神怡萬象幽。”將山水人文融為一體,描繪了小西湖當時的形勝。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城牆前的復古建築是小西湖的大門,原來在這裡收門票,後來免費開放,現在已經拆除。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樂壽亭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樂壽亭遠眺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宛在亭,建於民國時期,後在1988年重新修葺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宛在亭(遠處)和樂壽亭遙相呼應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寧遠塔,海拔1756米,民國32年修建。高7.3米,共九層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寧遠塔舊貌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寧遠塔原貌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寧遠塔新貌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曲橋亭榭,奇趣通幽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曲橋亭榭,奇趣通幽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引水口建了一條龍

新中國成立以後,固原幹部、學生栽植楊、柳、松、柏、杏、榆等樹與種花草,修葺景點,使之成為人們休閒、遊覽的勝地。20世紀80年代,固原縣政府為滿足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擴大了公園面積,修建了曲橋、亭榭,增加了遊船、電動火車、旋轉天車、門球、釣魚等遊樂設施,使公園成為融山水園林、文化娛樂、休閒旅遊為一體的好去處。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西湖大門。在許多固原人的心中,那仍是關於“家園”最為深刻的記憶,這種懷念已經深深融進了固原人的血脈之中。

小西湖革命烈士紀念碑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建設中,英傑壯士,層出不窮。有如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四軍軍長赫光,著名民主戰士孫壽名諸多志士仁人,挺身革命,轉戰南北,慷慨就義,為國捐軀;有保衛祖國,抗擊侵略,英勇戰鬥,血灑疆場者;有獻身固原,建設桑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為緬懷民主革命時期以來犧牲的固原籍革命烈士和解放固原、建設固原而犧牲的來自五湖四海的革命烈士,激發後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愛國熱情,繼承先烈遺志,立志建設固原,在寧夏自治區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經中共固原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在縣城西湖公園內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由固原地區建築設計院設計,鐵道部第20工程局建工處承建。1991年6月4日動工,10月5日竣工。

紀念碑由主碑、附碑、展廳、集散廣場組成。主碑由二層基座逐級抬高,總高14.025米,四周是白色大理石雕砌而成,象徵著萬里長城的圍欄;碑下部底座為黑色花崗岩鑲嵌而成,顯得莊重而沉穩;主碑由天然大理石鑲嵌而成,面北背南,處於基座中心,正面鐫刻著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燙金大字,背面鐫刻著固原縣委、政府撰寫的碑文。整個紀念碑顯得雄偉、挺拔。工程造價19.3萬元,其中捐資款額高達12.1萬元。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清明節,市民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西湖革命烈士紀念碑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小西湖革命烈士紀念碑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原“革命烈士紀念碑”處。固原賓館將小西湖佔去了三分之一,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固原人稱:小西湖現在是紅寶集團的後花園.

固原西湖公園話舊

固原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固原小西湖磚塔。資料圖片

固原的西湖公園初名“中山公園”,始建於1944年,由於它建在固原縣城內城西南隅,宛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固原城中,給山城增添了些耀眼光彩,於是有人將其和杭州西湖媲美,俗稱“小西湖”。

那麼這個公園是怎樣建起來的呢?因我60多年前在該園建成之時,曾有幸遊覽了當時六盤山地區這唯一的公園,並留下深刻印象。現將當時所見所聞進行整理,以饗讀者。

1946年,我在國民黨寧夏軍糧總局工作時,跟隨上校副局長到固原,與駐紮在此的高桂滋第十七軍辦理有關事宜。第十七軍一位副處長(中校)全程陪同我們工作。在此期間,該軍的秘書處長、軍需處長都請我們吃過飯並陪同我們去新落成的公園遊玩,以示招待。我的上司喜歡書畫,對公園的建設頗感興趣,問得很多,幾位處長也是有問必答。

據軍需處長說,最初高桂滋軍長想在固原建一個劇院,曾親自去陝西綏德考察過“中山堂劇院”,覺得設計新穎,採光極好,空氣通暢,座位舒適,不論是外觀還是內部設施都是出類拔萃的。我們在當地瞭解劇院設計者的情況,始知他是當地的名人,名叫安立鼎(字卓三),畢業於北平藝術學院,是當地有名的美術家和書畫家。

受高桂滋軍長聘請,安卓三來到了固原,開始設計劇院。經過認真考察、論證、多方協商後,他認為在固原建劇院不如建一所公園。高軍長同意了安卓三的建議,並讓他設計了這個公園。為了保證質量按期完工,高軍長親任總指揮,聘請安先生為秘書,代表軍長全權督工建造。經第十七軍工兵和所僱工匠歷時一年多建設,固原中山公園終於建成。

美景如畫

公園坐落在固原西南城角,前門在街上(後門在一個小巷裡),門前有石獅子、石鼓、石臺階。從門面看很像是座古廟,古色古香,紅門包著三道鐵條,鐵條上面釘著金黃色的圓帽釘,配上中間的大紅門十分好看。門樓上面起脊掛瓦,瓦成暗灰色波浪式的自下而上排列整齊,端頭統一用的是獸面瓦當。四角高翹顯得精神充沛似要展翅高飛的大鳥,十分壯觀,讓人看了精神倍增。

進門首先見到的是一道灰色磚牆,向左到花壇、磚塔和涼亭,地勢較高,地域開闊,視野極廣。設計者費盡匠心,設計的各種形狀的花壇,種植著不同色彩、不同品種、不同季節開放的各種名花,使公園裡四季花開不停,清香不斷,遊人不絕。

花壇的四周和道路的兩側,都按一定間距種植著各種樹木,枝葉繁多,生長的都很茂盛,林中設有供遊人休息的木條凳、木墩、石礅、石桌……黃土高原上有這樣一塊風水寶地、綠色長廊,使人頓感神清氣爽,誤以為身臨美景如畫的江南澤國,真是如在夢中!

六角亭位置較高,有臺階拾級而上,達到公園的最高處。六角亭原木為柱,柱與柱之間用寬厚的木板相連,遊人坐在這裡既可以休息又可以居高臨下觀看山城的風光。亭的頂部外面成六角僧帽形,六角上翹直指藍天。亭內全部進行了彩繪,頂部色彩鮮豔,筆法精妙,所繪圖像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遊人少的時候我索性躺在兩柱之間的木凳上看頂上的繪畫,百看不厭,久久不願離去。亭內有石桌、石礅,可供遊人看書、下棋、彈琴,是休息和娛樂的好地方。

在萬紫千紅的花壇中間,有一段純木料的建築,上書“畫廊”。人走進去幻覺百出,好像曲折難行,距離似很遠,實際並不遠,是用藝術手法,做了精妙的處理,讓短短的一條通道變得奧妙無窮。

引水造湖

園內的“人工湖”佔地面積較大,這是六盤山區一絕。據介紹,這個公園全部是按設計人工開挖出來的,沒有任何自然條件可利用,“人工湖”就是一個典型。固原城南本來是一塊不毛之地,水貴如油怎麼會有湖呢?原來是設計者費盡心血踏遍了周圍的山嶺,爬越無數溝壑找到了水源,又大膽地做出了“引水造湖”的設想。此法遭到了諸多質疑:西山海子峽山高溝深,距離很遠,水能引過來嗎?水源很小流不到湖裡怎麼辦,豈不勞民傷財麼?前無古人翻山越嶺引水,你有什麼根據能把水引來?對此,工兵團的技術人員以準確的資料、科學的數據證實了“安先生的設計準確無誤,按這個設計施工,水一定能引到城西”的說法,顧慮重重、舉棋不定的當局這才批准了施工。

在公園建設中,亭、臺、樓、閣,橋樑、涵管等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除僱傭少數技工外,全部分配給工兵完成。開挖人工湖和輸水管道的土建量特別大,全部交由步兵完成,這項工作由參謀處負責。種樹、種草、種花等綠化工作,由熟悉本地水土樹木的民工完成。所有的運輸任務由輜重團完成。後勤保障、經費準備由軍需處完成。就這樣,經過精確設計、詳細規劃、嚴密組織、全力以赴的投入建設,使山城有了一所公園。它雖不及四川青龍湖景色,但它那小而美、小而精、小巧玲瓏、蜿蜒曲折、小橋橫臥、流水潺潺的景觀,留給我難忘的回憶。湖水清澈,藍天山川樹木的倒影讓人眼花瞭亂。假山佇立,鶯歌燕舞,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湖岸垂柳迎風飄揚,魚兒穿梭遊弋水中,老人垂釣湖邊,青蛙叫聲悅耳動聽。湖中曲橋穿插回折,它的盡頭又是一個六角亭,紅柱綠頂,華光四射,榭亭石凳供遊人歇息納涼,亭邊的樹林裡一片鳥語花香景色,景緻迷人使人樂不思歸。

在我們工作結束後,軍需處又派車拉我們去引水造人工湖的西山海子峽觀光。在當時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下,開山挖渠,鑽洞修涵,在短短的時間裡,完成這樣艱鉅工程真令人敬佩。

故地重訪

2013年5月,我已是87歲的老叟,為了紀念安老對寧夏的貢獻,特意驅車到固原,想再次親眼目睹小西湖的面貌,寫一下她的今昔。可惜遲去一步,小西湖已經開始改造,部分地皮已是高樓聳立,園景大部已不復存在,只有磚塔和六角亭像忠實的戰士昂首挺胸地站在哨位上。因城市建設,施工承建單位用推土機推起幾米高的一道土嶺,把原景區和湖區切斷,所幸水源沒斷人工湖尚在,湖水清澈,美景尚存,我只好先選重點攝像、照相記錄。

安卓三先生在完成了固原小西湖的設計和建設後,接受寧夏師範學校的邀請,北上銀川任教,從此把自己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寧夏的美術事業。

(朱文華,本文來源: 新消息報《新消息報》2017-08-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