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霸氣的王朝:國家即將滅亡,卻能橫掃外敵

關於中國最霸氣的朝代,各有爭論,秦漢唐元明清,都有人認同,併為此爭論不休。

其實,看一個王朝是否霸氣,除了彪炳的戰功,獨特的氣質,更有王朝將亡之際如何處理對外關係。

符合這一點要求的,只有秦朝、漢朝、明朝。這三個王朝在滅亡前夕,對外都非常強硬,還能打贏。

其中,漢朝表現最為霸氣。在國家名存實亡之際,依然能夠打的外敵狼狽不堪,甚至讓外敵國滅。

王夫之《後漢書·郡國志》注引《帝王世記》第九條中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陳湯在給漢元帝的奏章裡,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霸氣宣言,隨同的還有匈奴郅支單于的腦袋。

192年,董卓之亂平息,但卻也拉開了三國亂世,東漢(25—220年)滅亡在即,或曰名存實亡。

接下來就通過三個事例,展現漢朝將亡時,對外依然霸氣無雙,豪情萬丈,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歷史上霸氣的王朝:國家即將滅亡,卻能橫掃外敵

讓匈奴名存實亡

195年,欒提呼廚泉單于率兵攻打曹操,被曹操輕鬆打敗,後歸順了曹操。

202年,他又在平陽對曹操發動叛亂,後被馬超軍隊擊敗,再度向曹操投降。

207年,曹操派人去南匈奴左賢王那裡迎回了蔡文姬,這就是有名的“文姬歸漢”。

216年,欒提呼廚泉來鄴城拜賀曹操,因幾次反叛,所以曹操趁機軟禁了他,並將南匈奴分化成5部,任命相應官員,接受漢朝管理,南匈奴從此名存實亡。

歷史上霸氣的王朝:國家即將滅亡,卻能橫掃外敵

二次大敗烏桓部

烏桓部,主要活動範圍在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經常騷擾東漢邊民。

207年,曹操率軍遠征烏桓,雙方在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進行決戰,最後烏桓慘敗。

218年,烏桓又聯合鮮卑族騷擾漢朝,曹彰再次大敗烏桓。

從此,烏桓實力被嚴重削弱,不就便被鮮卑族吞併。到了魏晉時期,烏桓就消失在歷史中了。

歷史上霸氣的王朝:國家即將滅亡,卻能橫掃外敵

鮮卑對曹魏臣服

三國時期鮮卑民族首領軻比能,雖然統一了鮮卑,但依然對曹魏無比恭順。

220年,軻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獻馬。

221年,軻比能交還留居鮮卑的漢族500餘家歸漢。

222年,又率部3000餘騎,驅趕牛馬7000餘口與魏國“互市”,再送歸漢人千餘家返回上谷等地。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派遣使者聯絡軻比能,意圖前後夾擊曹魏。

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死,讓諸葛亮的意圖從此破產。

有人說,此時漢朝剛剛滅亡,曹魏掌權,但其實還是東漢餘留下的軍威遺產,震懾著各族。

歷史上霸氣的王朝:國家即將滅亡,卻能橫掃外敵

後記

其實,漢朝將亡之際,漢軍威武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1)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比如孟獲,最後還是被蜀軍剿滅。

(2)西域各族,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馬騰的鎮守在涼州。

在歷史上,秦朝滅亡之前對匈奴對南越的震懾。明朝滅亡前對英國、荷蘭等的海上激戰得勝。

其實,問題不在於王朝亡不亡,而在於有沒有膽量,有沒有亮劍的精神。

晚晴,並非國家沒有強軍,比如曾國藩的湘軍,但最終卻被清廷解散,而不是用於對抗外敵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