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朝代為什麼大多持續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中國朝代為什麼大多持續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主要有兩個原因,馬爾薩斯陷阱土地兼併

以宋朝為分界線,從秦朝到宋朝之前的1000年王朝循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土地兼併。從宋朝到清朝之間的1000年王朝循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馬爾薩斯陷阱

秦朝-宋朝(前221年-960年)

中國古代是沒有貴族的,早在秦朝的時候,貴族就已經被消滅了。因此在一個王朝初期,往往是一個原子化自耕農的狀態,土地私有,允許自由交易。這個時候每個農民都有土地,都能自給自足,所以在王朝早期,很容易形成盛世。

但是要知道土地私有,允許自由交易一定會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併。農民中往往有擅長經營的和不擅長經營的。不擅長經營的農民就會破產,他的土地就會被別人兼併。土地兼併就會形成一個後果,那就是地方的豪強會逐步興起。

這些兼併了大量土地的豪族,一般來說有三種來源。第一個是官員和士大夫階級,一個是經商有成就的商人,一個是地方上的有名氣的豪強。

那麼這些人兼併了大量的土地之後,別的農民想要種地,就要向他們租地來種。原本的自耕農,就會由自耕農轉變成依附於豪強地主的佃農。

一個王朝早期,朝廷收稅是直接向自耕農收稅的,但是當一個自耕農變成佃農的時候,那麼朝廷對於佃農的控制力就會下降。越來越多的佃農依附於豪族,那麼豪族就會逐漸脫離中央的控制,就會大量的瞞報人口和土地。

因此中國古代一直在平民社會和豪族社會之間轉化,在小農經濟和莊園經濟之間轉化。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土地兼併之後,這些豪強逐步脫離中央的控制,就會變成地方上的割據勢力。割據勢力越來越多,那麼一個王朝就解體了,其中一些大的豪強甚至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什麼中國古代會出現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現象呢?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問題來了,這些豪強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之後,整個天下四分五裂之後,萬一重新出現一個具有統一性質的政權,繼續猶如秦始皇統一六國那樣,一個個滅掉這些割據勢力,重新統一天下該怎麼辦?那這些豪強肯定要對抗統一。

所以自從新朝王莽之後,這些地方上的豪強就開始在地方上修建各式各樣的塢堡,塢堡是一種民間的防禦工事,有了塢堡之後,這些豪強就可以躲在塢堡之中自給自足。

到了漢朝末年,因為民間防禦工事太強了,所以說漢朝滅亡之後,中國就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亂世,一直到了隋唐,距離漢朝滅亡已經過去500年了,天下方才重歸統一。有意思的是,唐朝滅亡原因和漢朝基本一樣,都是因為土地兼併,不過唐朝亡于軍閥割據而已

這裡做一下補充,前面說到了,在土地兼併的過程中,生產效率更高的人會逐步兼併生產效率低下的人。這不和現代社會的公司之間的併購,低效公司被高效公司收購是一樣的嗎?

低效率被高效率兼併,不應該提升生產效率嗎?而且應該產生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才對,這不都是資本主義萌芽了嗎?土地兼併到了一定程度,富者連田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但因為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沒有資本主義的存在,所以失去土地的人沒法走入城市,通過工商業的方式謀生,空閒勞動力只能變成流民,然後造反,走王朝循環的怪圈。

所以這個階段的王朝更替,一個王朝存在時間往往超不過300年,主要就是因為土地兼併所導致的,這是沒辦法的。

宋朝-清朝(960年-1911年)

前面說過了,中國古代的王朝會因為土地兼併而導致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如果你真的熟知中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以宋朝為分界線。宋朝之後的元,明,清三個朝代沒有朝代更替。一個王朝消亡之後,下一個王朝立刻出現,中間沒有亂世。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講一個題外話,前面不是說到了麼,地方上的豪族在亂世為了自保,會修建大量的塢堡,因為民間防禦工事的存在,那麼就會延緩統一的進程。但是到了宋朝之後就不一樣了,宋朝初期就把所有的塢堡都給拆掉了,然後建塢堡的人都被以謀反罪處死了。

所以宋朝之後,地方上的豪族,再也沒有能力和中央對抗了。而且宋朝之後出現了一個技術變化,那就是造紙術的普及。造紙術的普及使得知識傳播的成本開始降低,科舉考試開始逐步發展成熟。科舉考試的成熟,使得平民可以通過考試來當官,這個時候豪族的力量就進一步被降低了。

可以說自宋朝之後,中國的土地兼併程度就開始下降了,中國正式進入平民社會,豪族社會和莊園經濟一去不復返。宋朝之後就沒有亂世了,朝代更替沒有時間間隔。但是為啥宋朝之後的王朝還是普遍壽命超不過300年呢?

其實這就是因為另一個原因了,那就是馬爾薩斯陷阱,也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內卷化。終於解決了土地兼併這個大坑,後面還有內卷化這一個更大的坑在等著古代的王朝。

先來說一說什麼叫做馬爾薩斯陷阱。就是人口的增長是指數型的。1個人生5個孩子,5個孩子就能生25個孩子,這樣人口很容易爆炸性增長的。但是資源卻是線性增長的,土地反正就這麼點,人口增長過快,就會超過環境容量。

在漢朝的時候巔峰人口也就達到了4000萬-6000萬,而唐朝的時候巔峰人口也就達到了5000萬左右。在漢唐時代,中國還沒有完全步入內卷化的困境。這個時候的人口還沒有超過環境容量,還沒有進入馬爾薩斯陷阱之中。

但是到了宋朝,宋朝的巔峰人口已經達到了1.2億人口,明朝的巔峰時期人口更是達到了1.5-2億左右,清朝當然更加離譜了,清朝的人口已經達到了4.5億了。清朝末年,簽訂北京條約的時候,就要求4萬萬5000萬中國人,每一個人賠償1兩銀子,可見當時人口狀況。

所以說,我們今天特別痛恨的內卷化,其實也是在宋朝才開始逐步形成的。宋朝時期科舉制度開始發展成熟,皇帝本人都來勸讀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女顏如玉。

這個時候做題家文化已經有了雛形了,大家拼了命的讀書,都要想盡辦法在科舉開始中不斷的內卷,換來一個前途。為啥宋朝會出現程朱理學這樣強調“存天理,滅人慾”的東西?其實就是因為人口爆炸了,所以不允許婦女改嫁,避免人口增長太快。這個時候已經有限制人口的措施了。

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個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因為人口太多了。一旦遭遇到一些天災,糧食減產,現有的土地就養不活這麼多人了。比如明朝末年剛好趕上了一個小冰期,結果因為自然災害,減產非常嚴重,很多人就沒有飯吃了,就被迫造反了。

還有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個時候中國的人口剛剛達到4億人,結果因為太平天國之亂,人口下降到了2.4億。這時候王朝的循環怪圈,由原本的土地兼併,變成了人口爆炸之後自己內鬥。自己一番內鬥之後,人口就會大規模下降,下降之後又重新人口爆炸這樣循環。

可以說後1000年的王朝更替和循環,相比前1000年的更替來說,要殘酷和嚴苛的多。前1000年的朝代更替主要就是一些豪族,貴族,軍閥之間的內鬥,往往波及不到絕大多數百姓。而後1000年的朝代更替,經常引發全民參與的大規模的造反。

所以大家要理解,1924年發生的國民大革命,上升到全民參與的革命,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個烈度在幾千年的時間內是在不斷增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