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百歲老人的四次搬遷

新華社石家莊11月3日電(記者陳忠華、白明山、範世輝)看到有人進屋,正在打盹的唐榮福老人一下子來了精神,眼睛裡透出了光亮,摸索著手邊的香菸招呼客人,四五寸長的灰白鬍須隨著說話氣息抖動著。

1921年出生的唐榮福今年100虛歲了。這位飽經滄桑的百歲老人,有生以來搬了四次家,如今住在龍泉關新區,過上了安穩幸福的日子。

龍泉關新區是河北省阜平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建在龍泉關鎮中心。2019年7月,唐榮福和兒子唐俊有從太行山深處的黑林溝村搬下來,住進了一套50平方米的安置房。

唐榮福耳朵有點背,加上口音重,唐俊有在旁邊當起了“翻譯”。

他第一次搬家是“跨省搬遷”:20歲時,他從黑林溝村搬到一山之隔的山西省五臺縣鐵堡村。

唐榮福18歲那年到地主家當長工。“玉米棒子芯磨了,加點野菜蒸了吃,一年下來,總填不飽個肚子,逃荒到山西的舅舅家。”

“舅舅給了一間房,租了點地,一年租金是兩鬥燕麥。”說著,他伸出了兩個手指。

1962年,因為媳婦生病,唐榮福搬了第二次家:從五臺縣搬到阜平縣小胡卜村,這是黑林溝的一個自然村。

“為啥不回原來的黑林溝呢?”記者問。

唐榮福回答:“這是不同的生產隊,黑林溝人多地少,小胡卜村人少地多,在那兒蓋了三間房。”

7個孩子越長越大,小胡卜村磨面不方便,吃飯又成了大問題。於是,唐榮福決定第三次搬家:從小胡卜村搬回最初的黑林溝。

在黑林溝村,唐榮福一家一直住到2019年。

說起以前的黑林溝,57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羅四清很感慨:“土地望天收,窮得很,十里八鄉都說‘有女不嫁黑林溝’。”

住在村裡,取暖、做飯都得用柴火。“冬天上山砍柴,手上裂開一道道口子。平日裡伸出手來,指甲縫都是黑的。”唐俊有插話說。

阜平縣“九山半水半分田”,村莊分散、住房條件差。2016年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先後建了39個集中搬遷安置區,龍泉關新區就是其中之一。

談起現在的生活,唐俊有掰著手指說:“流轉出5畝多地,一年4700多元;當生態護林員一年收入8000元。父親有養老保險、低保,還有高齡補貼。”

聊到這裡,唐榮福有點困了,蜷在沙發上,頭越埋越低。唐俊有忙起身,帶記者參觀他們的新家。

“新房子凍不著、熱不著,做飯方便,還能洗上熱水澡。”唐俊有笑著說。

見記者起身要走,唐榮福又來了精神:“中午別走了,在家吃飯呀!”老人熱情地挽留。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