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厚积薄发,让一切看着都有力量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艰苦的历程,要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并非易事,只有热爱学习,才有可能不断有所长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很喜欢这一说法,在所开设的科学网和乐乎网博客中,都以此为卷首语。

我把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知之”、“好之”和“乐之”理解为“追求知识”、“喜欢追求知识”和“乐于追求知识”(或“从追求知识中寻求乐趣”)。孔子还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孔子反对“天才论”,强调要热爱学问,敏于追求知识。

作为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阅人无数,平时绝少夸奖学生后辈,而对热爱学习的学生颜回却称赞有加:“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厚积薄发,让一切看着都有力量

长效心态” 即 “作用于一段时期的心理状态”。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健全心态的养成需要内化于日常点滴中。众所皆知,优异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努力和心态, 但我们往往只关注考试心态却忽略了更关键的学习中的长效心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厚积薄发,让一切看着都有力量

“无问西东” 来自清华大学校歌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原意是:在前行中面临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时, 无论外界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守则, 勇往无前。在这里引用, 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学习中要坚实地踏步向前, 二是指要带着对知识的原初激情去学习, 削弱现实功利性。

学习是为自己学的, 既然是为自己, 那为什么大家还总是觉得动力不足呢?因为学习不是打工,今天解出一道数学题并不会得到可见的物质报酬, 而所谓的美好未来又幽微难明, 这样的心态下怎么会有学习动力?

“无问西东” 地学习, 即学习时首先不要一直想着功利的目的, 把大理想天天挂在嘴边, 而是要从学习中找到内心的真实,找到一些成绩以外的喜悦, 由这喜悦生出兴趣。唯有兴趣才能减少大家对一时成绩的关注———因为这些知识不是你追求的全部。其次,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或许一些枯燥的知识现在看似全无用途,但它们可能是未来你能行至何种平台的入场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厚积薄发,让一切看着都有力量

熟读、精读,前辈学者有很多教诲。朱熹一再强调:“熟读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还说:“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这里,他就指出,必须通过熟读精思,记住一些忘不掉的东西,特别是最基本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厚积薄发,让一切看着都有力量

这里有三种机制可以给同学们参考:

第一,激励机制:了解一个你最敬佩的人物的生平或者读一下他/她的传记……或者找寻其他能给予你精神激励的东西。

第二,反思机制:利用上文第三步中个人培养计划的“ 反馈区”,以半个月或者自己的一个计划周期为限, 对计划的完成情况、个人学习状态进行系统回顾并调整。

第三,转移机制:这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办法,长期使用可能会形成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下案例),所以要注重使用情境和方法。“转移法” 最重要的是用更有意义、 更积极的事情去代替眼下无用、 消极的庸人自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