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中的人间世

《人间世》第二季,依旧是口碑与收视率齐飞,我很喜欢本季的最后一集——暴风雪。编导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比喻成突然遭遇变故的家庭,这场雪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但除了冒雪前行,别无他法。

故事中的主人公商学兰,刚刚退休,被查出患有盆骨恶性肿瘤,需要截肢。之前的32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在张罗。截肢之前,她教老公烧菜,她踩了三天的缝纫机,把今年一家人过冬的三条被子赶了出来,最后,她想到了自己,用剩余的布料做了七个坐垫,两个靠垫,和一个布兜;主人公黄健,胃癌晚期,做了全胃切除手术后所有的治疗手段对他来说都是于事无补,并且也不再适合他当下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安宁治疗。但他老婆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他心里其实都清楚。

山川来往处,生死别离愁。

就像这一集的副标题一样,很多关于生死的抉择发生时,人应该怎样去面对?

暴风雪中的人间世

坚持还是放弃

我想起前段时间在瑞士安乐死而引发关注的台湾老人傅达仁,在那段公开的视频中,傅达仁情绪很好,跟亲人们告别,然后在亲人的包围中平静地离开,他的儿子傅俊豪明显一直在强忍悲痛,又不得不目睹父亲就这样在眼前告别。

暴风雪中的人间世

傅达仁和家人在一起

后来,傅俊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其实父亲2017年就曾经去瑞士想进行安乐死,当时他和家人其实是找了各种借口,求父亲回到了台湾,

“那个时候,我们很自私,只想让爸爸可以陪我们久一点。”

毕竟,知道他还活着、还在那里,就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念想,舍不得放他离开。

生死大事,人之常情,不管是谁,面临这种事情都会犹豫甚至怯懦。

傅俊豪说,他们也曾鼓励父亲要坚持,要配合治疗,直到一次目睹了父亲被疾病治疗的痛苦,他才开始正视父亲想要解脱的愿望,他意识到,像父亲那种非常要自己尊严的人,如果剩下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或许是一种更大的折磨。

《人间世》中拍摄的医生,在会诊时也会反思以往的案例:有的癌症晚期病人做了大手术,之后的两个多月一步都没下过床,还因并发症而带来痛苦,很快便去世了。

患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进行激进的治疗究竟值不值得?多留一段时间,还是考虑病人生命的质量?

即将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曾在著作《最好的告别》中,将这种矛盾揭示得更为明显,说这就是亲情两端之人的互相博弈。

对于垂危的病人而言,他们想要自主权,而对于他们的家人而言,要的是安全。

很少有子女会想“这是家人想要的,需要的吗?”他们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把家人放在这个地方,接受最好的治疗,我心里会安慰一些。”

暴风雪中的人间世

人们明白很多道理,知道所爱的人是在受罪,理智却怎么也战胜不了想多留他一些时间的情感。要生存的长度还是生存的质量,是一对不可平衡的话题,或许子女必须要给自己一份“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的自我宽慰,才有勇气面对亲人终将逝去的结局。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间真实。

有些事,对留下的人更重要

《人间世》第五集的主人公闫宏微,一个乐观的大学老师,30岁在上海有房有娃,如果不是这场病,她应该是许多人心中的“人生赢家”。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她依旧乐观,给“癌细胞”洗脑:

你们要是真聪明,就别长这么快,我完蛋了,你们都得完蛋。

试过国内所有的化疗药,无效;去美国顶级的安德森医学中心治疗,无效;去香港购买靶向药物,无效;但看她和医生的对话,旁观者都觉得绝望。

一次次失败的结局,她无奈却并没有丧失希望,看节目时她还跟正常人无异,我也觉得这么一个乐观的人,命运不会亏待她,千回百转,总有办法。

她走了。

当天看到这条消息,不免变得压抑,总有一些人,他们什么事都没有做错,但命运就是会开这样的玩笑。就像好多人不敢看《人间世》,说看了心情沉重,但是这部片子的一大意义,就是有勇气揭开“生与死”这个在中国禁忌的话题。

故事中黄健的妻子,最终听取了医生的建议,不增加丈夫的痛苦,只给他支持性的治疗和陪伴。

他们到了离家比较近的医院,丈夫在她的陪伴中安详地离开,她告诉了丈夫之前的主治医生,医生回复了很长的信息,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你们还是会想他,像风吹过八千里,不问归期。

愿你们在思念之余,一切安好,继续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暴风雪中的人间世

当逝去的人随风而去,故事如何结尾,留下的人比离开的人更为艰难,教人面对死亡和面对生活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暴风雪终将结束,经历过的人们,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他们甚至都不确定,暴风雪是不是真的结束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当他们穿过暴风雪后,就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