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当闽江遇上莱茵河……

东南网4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通讯员 唐宜)在德国,有近2万闽籍侨胞。海外疫情暴发后,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一方面组织旅德闽籍侨胞抱团取暖、携手互助,另一方面还与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市的侨团联合组建“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帮助在德华侨华人及德国当地民众共同抗“疫”。

帮扶同胞雪中送炭

4月17日,当发现银行账户收到的500欧元救助款时,90后德国闽籍留学生何凡的眼睛湿润了,这笔资金可以让她毫无后顾之忧地度过一段居家时光。

何凡是福清人,在德国留学已两年,以往懂事的她都是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开支。自从德国停课、停工后,她只能选择留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因为住校的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

“宅宿舍一段时间,我在经济上出现了困难,幸好此时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伸出了援助之手。”透过另一位在德闽籍留学生,何凡认识了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副会长廖之沛,并将自己的困难告诉了他。

廖之沛告诉何凡,“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自3月份成立以来,便不断地得到来自中国各地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捐助,为此委员会将拿出受捐赠的12万欧元,救助有困难的留学生和侨胞。廖之沛让何凡将相关资料传来汇总、审核,想不到提交资料不过两个星期,补助金就到位了,这让小姑娘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暖意。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当闽江遇上莱茵河……

廖之沛收到了国内捐赠的3000枚口罩,他随即与志愿者组的义工王位联系,请他帮忙一起分装、打包、派送,并将其中一部分发放给北威州波恩的养老院。

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来自长乐的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义工李英也成为了许多闽籍侨胞的“送炭”人。“这个季节是德国各种过敏高发季节,在防疫期间,过敏体质人群该注意什么?”“气溶胶是不是只有咳嗽和打喷嚏才会传染?”“在公园里散步,会不会有被传染的风险?”……自从福建省卫健委、省侨联等部门组建了旅德闽籍侨胞医疗咨询微信群以来,李英便成为了“低头族”。

由于时差原因,医疗咨询微信群里旅德侨胞们白天的留言,到了晚上福建省级医院专家进场解答时,早已堆积如山。为了不遗漏每一个侨胞的问题,也方便专家们阅读,李英负责每天梳理所有的提问和解答,然后再发布到群里。群友们说,她的每一份“答卷”就像“百科全书”,让有需求的侨胞可以按图索骥。

对于这项重复、繁琐的工作,李英并不认为辛苦。她说,从3月15日建群以来,省内专家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北京时间每天下午6时至晚上9时,为旅德侨胞在线问诊,给许多不知所措的侨胞带来了心灵的慰藉,而她只是为家乡亲人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近段时间,每一个有留学生的家庭都充满了焦虑与忧愁。不久前,德国时间深夜11时,一位德国留学生的妈妈从上海发来一条救助信息,她的孩子所在学校内有一名他国学生被确诊新冠肺炎,轻症期德国并无任何治疗举措,孩子们又缺医少药,这让家长们心急如焚。

得知这一讯息,廖之沛与“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的其他侨领行动起来。由于发生地是在德国巴符州,属于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馆所辖,他们立即把了解到的情况转给法兰克福总领馆。紧接着,总领馆联系事件学校及当地卫生部门了解情况,并敦促妥善处理。最后,学校同意让学生每个人单间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当地卫生部门也安排了病毒检测排查。廖之沛等人也安排附近的志愿者给学生们送去了食品、口罩等物资,让身在异乡的学子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互助的传统,在此次疫情期间,各大海外侨团上传下达、提供防控信息,解决侨胞实际困难,彼此之间也互学互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廖之沛告诉记者,为了携手应对疫情,3月中旬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与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市侨团联手组建了全德唯一的侨胞抗疫联盟——“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并设置了15个职能组,包括应急组、国内联系组、医疗专家组、志愿者组等,各侨团、侨领通过职能分工共同开展侨胞防疫互助工作,援助的范围也从侨胞扩展至了德国普通民众。

风雨相济共待春暖

4月15日,德国时间上午9时,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会长董安带领三四位闽籍侨胞,从黑森州驱车80公里赶往莱法州,将50箱、10万枚外科医用口罩捐赠给莱法州一线医务人员。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当闽江遇上莱茵河……

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将50箱、10万枚外科医用口罩捐赠给德国莱法州。

1989年,福建省与莱法州缔结为友好省州。30多年来,两地在经贸、文化、教育、环保、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而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正是其中的一条纽带。

近段时间,由于各州抗疫物资纷纷告急,莱法州政府连线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希望获得援助,董安随即委托亲友从国内采购了一批口罩。当看到一箱箱用中德文字书写着“中德守望共待春暖花开”的包裹时,前来接收捐赠的莱法州国务秘书Heike Raab激动地说:“这次援助,见证了我们与福建的关系多么密切!”

疫情发生后,整合资源、采购物资成为董安做的第一件事。为此,1月底,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的闽籍侨胞们通过爱心募捐的方式集资善款,统一采购了一批批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运回国内,支持家乡抗疫。3月初,当德国疫情严重时,家乡亲人没有忘记他们,一份份抗疫物资跨海而来。“目前,我们已收到来自福建涉侨部门、民间社团四批次医疗物资,这大大缓解了旅德乡亲们的需求,也让我们有了余力帮扶莱法州。”董安说。

无独有偶,4月15日11时,德国福建同乡联合总会副会长廖之沛与其他兄弟省市侨团负责人,也到达德国科隆大学医院,代表“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捐赠了3万枚口罩,这是该院首次收到大规模的社会捐赠。科隆大学医院负责人Geldner动情地说,这批来自中国的口罩大大缓解了医院的防疫压力,由衷感谢中国侨胞的这份善举。

在科隆大学医院接收医疗物资的第二天,廖之沛又收到了国内捐赠的3000枚口罩,他随即与志愿者组的义工王位联系,请他帮忙一起分装、打包、派送,并将其中一部分发放给北威州波恩的两家养老院。

“位于莱茵河畔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居住着许多年长的德国老人,他们是此次防抗疫情的弱势群体。”作为一名资深的留德医学博士,王位对德国社区防疫工作颇为关注,每一次只要接收到国内捐赠的口罩,廖之沛就会询问他“德国社区哪里需要口罩,请帮忙联系一下”,时间久了王位便渐渐成为了协助廖之沛分发医疗物资的义工。

“患难见真情,看到旅德侨胞团结互助、风雨相济,还协助所在国积极抗疫,德国民众都在感叹华人华侨的团结,也被深深感动。”在运送口罩等医疗物资的过程中,王位最深的感触是,从德国政府部门、到地方机构、再到普通社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感受到来自德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戴口罩已成为不少德国民众的共识。

“疫情发生了,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自‘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就开始收集整理德国相对缺乏的物资清单,帮助德国各界抗疫提供货源信息。”身为物资供应组负责人,廖之沛同样告诉记者,在防疫物资普遍紧缺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能够有余力援助其他德国民众,是因为他们背靠祖国有底气。

据统计,截至目前,“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共接收到国内各省市捐赠的中药方3800人份、口罩226800个、核酸测试盒2000套等,源源不断的援助物资既满足了旅德侨胞自身需求,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德国物资相对缺乏地区、机构、人群的燃眉之急。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祖国发给“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的一批捐助物资上,以中德双语印着这句德国谚语,意为尽管身处不同地域,但彼此守望相助的情谊不变。“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多年来中德民众彼此交流来往、互动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相信这场疫情终会过去,我们共待春暖花开时。”廖之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