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地名故事 | 赤米堆 白米堆

澳前海灣宋井附近,有兩處天然形成的小沙灘,名叫赤米堆和白米堆。 明明是“沙”,卻名之為“米”,這是什麼緣故呢?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宋帝昺君臣駐蹕澳前海濱,眼看糧食就要吃光了,君臣焦急萬分。

有一天,陸秀夫丞相步往沙灘,看見白兔石邊有前後相連的兩座沙堆,不覺大喜。他吩咐士兵,在太子樓前築起一個祭壇。翌日,陸丞相走上祭壇,焚香祭拜,禱告蒼天:“天不滅宋,請把白兔石邊兩座沙堆,變成米堆,以解燃眉之急。”

南澳地名故事 | 赤米堆 白米堆

白沙變米,需待七天。陸丞相命士兵在沙堆附近警戒,七日內不準閒雜人員靠近,自己則每天到祭壇拜天唸咒。

到了第六天傍晚,山下來了一位婦人。她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直向白兔石走來。士兵上前去阻止,不準近前。婦人哭著訴說原委:丈夫天未亮便划著竹排出海捕魚,本該午後回來,不知何故,至今未歸。婦人心急如焚,只得來此海濱,望夫歸來。士兵見這個婦人可憐,而且盼夫心切,便不忍趕走她。

正在這時,剛好陸丞相從祭壇下來,見一婦人站在白兔石上眺望大海,仔細一看,婦人腹部隆起,分明是一位孕婦,不由暗暗吃驚。陸丞相轉而怒斥士兵:“為何讓婦人站在那裡?”士兵把婦人的情況一一轉告。陸丞相聽罷, 連連頓足,仰天嘆息:“天不助我也,如之奈何!”士兵們皆不解其意,面面相覷。

七天已到,兩座白沙堆依然是沙,只是稍微變了顏色,一堆變成赤色,將要變做赤米堆;一堆變得更白,將要變成白米堆。沙堆最終為什麼沒有變成米堆呢?原來孕婦身帶穢氣,穢氣破壞了法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