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出口的產品全部轉內銷,人民幣購買力是否能大幅度提高?

東南西北shuo


那你就是想關閉國門啥,有些產品會大量過剩,有些國家需要的產品有短缺,還有大量的工廠只是還在代加工工廠,所以你不要想多了!


745643477


如果我國出口的商品全部轉內銷,人民幣購買力也不能大幅度提高。


2019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其中,出口172298億元,進口143148億元。進出口相抵,順差為29150億元。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


單純從數據上來看,如果我國出口商品全部轉內銷,17.2萬億已經佔到了社會零售品國內社會零售總額41.1萬元的41.85%。


如果出口商品轉內銷,必然出現如下後果:

1、貿易逆差規模龐大,外匯儲備最多兩年就會消耗一空,畢竟石油、大豆、鐵礦石等都嚴重依賴進口;

2、社會消費不會有40%的漲幅,產能過剩問題會異常嚴重,企業庫存積壓,大量企業破產停產;

3、因企業大量停產導致失業率增加,社會消費進一步萎縮;


雖說物以稀為貴,但是需求不會因為供應大量增加而增加。就比如說蘋果豐收時,城市裡蘋果依然四五元一斤,而果農地頭上一元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消費的增長取決於收入是否增加,而不是商品供應增加


零售環節會根據銷售情況採購,保持合理的庫存,以此降低經營風險,減少損耗,同時維護有利潤的價格。出口的產品全部轉內銷,更多隻是想想而已,17.2萬億的商品分散到不同的國家不起眼,全部留在國內那就是洪水氾濫,產能根本消化不了。


對於多數人來說,2020年的錢會比較難掙,但是同期廣義貨幣又在快速增加。一方面部分企業為了處理庫存降價銷售,另一方面多數人在消費上會更加謹慎,這樣的矛盾很難解決,通脹與通縮並存,人民幣購買力在不同的商品上就會有不同的表現。


當下購物渠道不外乎線下和線上,線下最低的價格莫過於地攤,尤其是各種早市和夜市。而線上低價商品更是數不勝數,只是能否買到滿意的商品需要考驗眼力。


從廣義貨幣增速與經濟增速對比的角度來講,物價上漲是必然趨勢,也就是購買力會持續降低。部分工業品隨著科技進步生產成本會降低,這部分產品有降價的可能,再加上低價清倉的庫存商品,對應的人民幣購買力會提升。


財智成功


如果出口全部轉內銷,這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現在是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況且我國的經濟是世界經濟產品的加工廠,有大量的國外企業在中國建廠入住,企業生產後的產品迴流佔據相當一部分。就目前世界而言,在生產建設領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其毗美。目前的出口遲滯,其主要原因是國際新冠肺炎的肆虐造成的,只是暫時性的出口受阻。所幸的是,我國率先其它國家全面控制住疫情,率先全面復工復產,這對國家、企業和人民來說是幸運的。雖然在疫情期間,經濟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傷害,但隨著國家政策的傾向刺激,這種被動的局面將很快會有極大的改觀。

如果此時企業出口轉內銷,對企業和消費市場是極大的利好,國家可以通過發消費券等更多的刺激政策,同時企業也可以適時推出更多的優惠活動,讓人民、讓消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消費所帶來的實惠。受惠後的消費熱情必然會激發起強大的社會購買力,這樣對國家、人民、企業、對整體的經濟發展都是極其有利的。

就目前消費券發放的力度個人覺得還遠遠不夠,只是起到了宣傳的作用而沒有起到激發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政府通過對企業的大量媒介,引導企業參與到消費券的活動中來,這樣的消費刺激才會呈現多元化,激發起更大的消費熱情的參與度。

當然了,有些企業的產品專為出口而設計,把其轉為內銷也是不宜的。但是引導企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引導優質企業重組,增強產品多元化和抗災能力還是適宜的。眼下海外疫情雖然兇猛,但終有結束的那一刻。疫情過後,百廢待興,資金技術雄厚的優質企業仍然是將來角逐對象。而我們的出口貿易仍然會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