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比司马懿名声好?

张周韩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这个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三国时代,曹操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比司马懿多的多了,但是在后世之中,却颇有为曹操翻案之说,但是很少有为司马懿翻案之说。我们一谈到曹操,可能想到的是雄才大略与诡异擅杀的奸雄;但是我们一谈到司马懿,想到的便是阴险狡诈的阴谋家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 三国时代,司马懿和曹操谁更过分?

在三国时代,曹操和司马懿谁干得过分的事情更多呢?我们来看一下。

曹操干过的过分的事情:

事情一:屠城。曹操是的的确确有过屠城的举动的。当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陶谦处被杀,曹操震怒之下便去进攻陶谦,其实进攻陶谦这一点尚可以理解。但是曹操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或者是为了震慑徐州人民),曹操做出了非常残忍的屠城举动。据记载:

“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东晋人孙盛曾经评价曹操的行为说陶谦有罪你打他没关系,但是你把怒气发泄到陶谦的人民身上就是你不对了。东晋距离三国很近很近,这说明曹操确实是有着屠城的举动的,此言不虚。

事情二:盗墓。在三国时代,因为连年征战,军费不足的问题很多诸侯都有盗墓的举动,例如说董卓、曹操等。曹操是三国时代最为著名的盗墓贼,因为曹操的盗墓举动,甚至影响到了后世一部名叫《鬼吹灯》的小说的诞生。当年袁绍为了进攻曹操,便让陈琳写了檄文,其中便说了曹操盗墓之事,其中记载: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

虽然曹操有贴补军费的需要,但是不论在任何时候,盗墓都是一种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事情三:滥杀。曹操为人性格多疑而且滥杀,喜欢利用武力手段来降服别人。在最初的时候,曹操因为自身疑心而杀掉了吕伯奢一家;在兖州,他又杀掉了名士边让;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坑杀了袁绍家的降卒八万人,据记载“杀绍卒凡八万人”……我们可以说曹操是十分嗜杀的,因为他自身的不安全感,他喜欢利用杀戮的手段去稳固统治,去安抚人心。

司马懿干过的过分的事:

这一点,我还真难说出来。司马懿此人不屠城,不盗墓,不滥杀。他出身自司马世家,家学渊源,司马懿本人文采极好,也善于作战,可以说即便是在三国时代,司马懿也是深受大家钦佩与赞叹的。

司马懿在曹魏期间,进行过上邽军屯,为曹魏进攻蜀汉营建了一个坚实的基地;兴修水利,营建关中;进行过两淮军屯,为进攻孙吴营造了一个坚实的基地。即便是后来毋丘俭、文钦反抗司马师的统治时所发的檄文之中,他们也仅仅是谴责了司马师但是没有谴责司马懿,在檄文中写到: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可见司马懿在当时人看来是非常正面的一个人物,黑点不多。如果非要寻找问题的话,我认为就是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杀掉了曹魏大臣曹爽并且独揽了曹魏的朝政。但是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这属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在这场政治斗争之中不是司马懿死就是曹爽死,司马懿总不能就束手就擒吧。因此我本人还是挺难找到司马懿的黑点的。

因此综上来看,要是论黑历史,那曹操就比司马懿多多了,为什么最后司马懿的骂名比曹操高多了呢?

二、 司马懿名声败坏的历史因素

司马懿的名声败坏,应该是从东晋的衰败开始的。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的后代建立了东晋,成功地将司马一家推向了皇位,但是东晋建立不久就出现了一个傻瓜皇帝并且随后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又是五胡乱华,至此中原汉人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人们就会去寻找原因了,人们就会觉得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因为东晋,如果不是昏庸无道的东晋朝廷,怎么会有这些事呢?追溯到东晋朝廷后,人们就会找到东晋的开国人之一司马懿,于是司马懿便被黑了。

此后在民间风气之中,逐渐掀起了一股“尊刘贬曹”的风气。这股“尊刘贬曹”的风气随着东晋、南宋两个朝廷的南渡而不断发酵,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段时间之中,整个刘备阵营的人都被无限拔高,而他们的敌人曹魏阵营的人则被无限贬低。在这段时间内,曹操、司马懿等人都是属于被黑得很厉害的人。

这股风气的集大成者便是现在的《三国演义》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神人一样的诸葛亮,他算无遗策,高风亮节,可以说是千古第一完人了。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威风,他的对手司马懿便再次被贬低,我们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一个被诸葛亮无限戏弄,玩弄于手掌之中的可怜虫。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诸葛亮玩弄的章节就有“武侯弹琴退仲达”,“武侯斗阵辱仲达”,“上方谷司马受困”,“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得了,活着的诸葛亮玩弄司马懿也就罢了,死了的诸葛亮也在玩弄司马懿。里面空城计、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装、火烧上方谷、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等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也正是在这些故事之下,司马懿进一步被贬低,而司马懿所干的一些功绩则被人忽略了。

三、 为曹操翻案之风与被忽略的司马懿

在现代史学界,人们越发注重为曹操“翻案”,这个翻案翻得正是在《三国演义》中的不实及抹黑的描写,为大家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的曹操。曾有诗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这首诗歌的号召下,中国史学界也开始塑造一个新的曹操。

因为曹操自身的能力比较突出,做过很多好事,而且他敢于与士族斗争的精神也比较符合现代思维,因此曹操便脱颖而出了。国内有很多新的描写曹操的书籍,写得都不错,还原了一个比较好的曹操,我个人读过的就是《卑鄙的圣人:曹操》,《品曹操》等;除了国内书籍,还有不少国外学者也重新给曹操写传记,例如说澳大利亚学者张磊夫的《国之枭雄:曹操传》,日本学者掘敏一的《曹操》等。

在很多游戏作品例如《三国志曹操传》、《真三国无双》、《无双大蛇》等,曹操也都被描绘成了雄才大略的一代英雄人物。

但是反观司马懿,不论是在任何作品,任何游戏之中,司马懿永远逃不了那么阴险狡诈的鬼样子,再加上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注重描写战争与权谋之术,司马懿其他贡献便被忽略了,以至于司马懿到了今天仍然翻不过身,这也是历史的悲哀之处啊。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为什么曹操比司马懿的名声好?

这是因为,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个“篡”字。司马懿父子祖孙,所犯的不仅是“篡”,还加上一个“窃”字。

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

曹操虽则是目无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儿子曹丕可以顺利篡汉的环境,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与王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

然而他毕竟与王莽不同,与司马懿也不同。

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祖刘邦所留下来的。曹操叫儿子所篡的天下,却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所留下来的,而是汉灵帝以后被董卓和袁绍等人弄的分崩离析,经过曹操自己的“力征经营”才又像个样子的天下。

换句话说。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打出来的。

曹操不仅把中国的极大部分,东汉十三州部之中的九个州一个部,与荆州的一半,都统一于设在许县的中央政府之下,并且把这些地方的行政和司法都办的很好。他清除了贪官污吏和盗匪,也根绝了东汉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并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义,讨伐诸州诸郡的割据之雄,倘若不是曹操东征西讨,一手削平了这些军阀,汉献帝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有问题。

换句话说,曹操所把持的许县朝廷,原是曹操自己所建立的朝廷,曹操不曾“窃夺”这个朝廷的政权,曹丕也不曾“篡取”汉献帝的帝位,而是“继承”了他父亲为他奠立的帝位。

曹操授人以柄的事就是,倘若曹操从开始便以自己的名义打天下,不利用汉献帝,那就谁也不能说他与他的儿子是篡汉的奸臣了。

司马懿也是自己不肯窜位,而让儿子孙子去篡。可见,司马懿的“小聪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马懿不曾“力征经营”,打下这个天下。这个天下,是曹操留下来给曹丕、曹叡、曹芳的。

曹操与他儿子,最多可被骂为强盗。司马懿和他的儿孙们,却实实在在的是“小偷”。

司马懿不是没有打过仗。他对诸葛亮打两次,对孟达打过一次,对公孙渊打过一次,对孙权打过半次。这些战事,都不过是边疆上的小接触,与奠定中原无关。

司马懿对中原的“法律与秩序”也谈不上有什么贡献。荀彧、崔琰、陈群、钟繇,那些人,才是造成了“安定和清廉”的功臣。

司马懿被后世的历史家批评为“以狐媚取天下”。

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儿也不冤枉。

司马懿的一生,便是他如何媚了三个人,哄了一个人。

在他所骗所媚的三人中,最难骗、最难媚的当然是曹操了。曹操自己是骗人专家,对司马懿来说,他是前辈,他是大巫,怎么反而“败”在司马懿之手呢?

原因相当简单。

曹操只知骗而不只媚。曹操一生没有媚别人的需要,自然也没有练习媚的机会。

换句话说,曹操对于媚与被媚,十足外行。

于是,他终于被司马懿媚得不知道这是司马懿在对他媚。

曹操与司马懿相处久了,对司马懿的才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他也生了一种恐惧之心。

曹操而且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吃草。因此对司马懿更不放心。

司马懿也察觉到曹操对自己不放心,就更加在办公之时特别卖力,一天到晚办公,办到深夜,应该睡觉之时,仍在处理公事。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视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亲自去做。例如喂曹操所骑的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渐渐感觉到:这样的一个忠心耿耿、办事卖力的司马懿,也许没有什么不可靠罢。

结果,曹操终于也像曹丕那样,对司马懿放了心。





明月照小江


曹操正面的东西很多,他为了汉室天下敢刺杀董卓,体现了他过人的胆量,从此,他号召天下有了资夲。他不以门阀观念看人,力荐桃园兄弟,斩华雄,挫败董卓,独自一家追杀董卓,虽然他败了,但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勇气。他挫败李傕,郭汜等董卓余党,平定了混乱的局面。他又削平袁绍,呂布诸雄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屯军田,减轻了百姓负担。他是一个大文豪,是汉魏乐府的代表作家,为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结交文人,武将,象张辽 ,贾诩,陈琳等,不记前嫌,坦诚相处。他也有负面的,但正面多过负面的。

而司马懿则不然,总给人一个奸诈的形象,他演技很好,骗过了曹操,骗过了曹爽,藏府很深,使人莫测。跟诸葛亮对阵,自已不想打反来个千里请战。他有一副赖相,公然接受了诸葛亮的巾帼服装,用一副赖皮伎俩与诸葛亮长熬。他也杀戮极重,征战辽东时,左都督一句大雨连绵不利战的话,他就把这样手臂大将给斩了。在挫败曹爽以后,他不仅杀害曹氏兄弟,又杀太多太多的株连者。

再者,在文化风骚方面他不象曹操那么有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