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不和家長說怎麼辦?

亓槭


有很多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不對家長說,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幫孩子找找原因,一種是,孩子之前總會對家長講學校的事,同學之間的事,家長覺得不耐煩,不想聽,導致孩子不想說。另一種是,每次說有問題時,家長就罵孩子沒本事,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處理,或者是訓斥孩子,咋那麼多事,或者和孩子的意見總不一致,卻非要讓孩子聽自己的,按自己的去做,所以孩子反感牴觸說問題。還有一種可能會是孩子內向,不善表達,這樣就更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肯定了。只要我們對號入座,幫孩子找對原因,孩子肯定願意和家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愛才有家智慧父母


   放學回家,孩子面帶憂傷,不言不語。家長見狀,心一震,忙問孩子,在校遇到什麼不順心事。有的孩子在父母詢問下,像打機關槍,如實報告。有的孩子,面對父母一再追問,守口如瓶,甚至頂撞,說父母多管閒事。弄得父母與孩子一樣,心情也沉重起來。

   孩子在校遇事,不告訴父母,多發生在中學。一般來說,在小學,孩子年幼,心思單純,對父母無遮無掩。放學回家,有的孩子,父母不主動詢問。他們急不可耐地、把學校發生芝麻大的事,一股腦地告訴父母。有的孩子嘴巴講發熱,喋喋不休,父母都有些嫌煩。反問孩子,小嘴巴講個不停,難道不累嗎?個別家長脾氣大,面對孩子熱情傾訴,太煩了,一頓訓斥,罵得孩子失落落的。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對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以及孩子成長都是不利的。

  某日,下午放學。初一年級,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打架。男孩戰敗,還受了點皮肉傷。次日上午,父親帶著男孩到學校告狀。作為班主任,我把肇事女孩叫到辦公室。女孩看男孩子把家長搬來,滿肚子不高興。指責他小題大作,不夠意氣。我反問,你若被人打了,難道不回家告訴父母嗎?

  孰料,女孩直截了當地說,絕不會告訴父母。還舉了一例子,說在小學,她與人打架。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竟然怒斥道,沒有本事就不要跟人打架,不要在外面丟人現眼。女孩說,現在她即使被人打趴了,也不會回家告訴父母。辦公室其他教師聽了,都偷偷地笑。

   女孩所言,雖有些好笑。但她父親有一定代表性,教育方法失當,粗魯,沒有耐心聽孩子傾訴。那怕是嚴重的打架事情。說不定,有一天,女孩在校惹了大事。教師上門,他又可能反過來,罵孩子,為什麼不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家長。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千萬不能學習那位不善於傾聽的父親。一定要有耐心,聽孩子傾訴,不要因為孩子有點囉嗦,怒罵排斥。面對愛“嘮叨”的孩子,家長應該感到幸福,即使有點煩惱,也是幸福的小煩惱。要知道,在一些家庭中,許多孩子與父母關係,宛如“生死冤家”,很難講上幾句話,即使講,也很難心平氣和地交流。更不要說,孩子主動向父母報告在學校遇到事情。

  與家長有講不完話的孩子,或者說,喜歡向父母傾訴的孩子,長大後,與父母關係一般都很融洽。父子如同好兄弟,母女如同好姐妹。到了中學,若他們在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主動告訴父母。有的孩子,甚至會把心中小秘密告訴父母,喜歡學校那個小帥哥或小美女。小家庭始終籠罩著快樂喜悅的氛圍。

  上述情況,是最理想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孩子不會把在校遇到事情,告訴父母。即使說了,也是具有選擇性,報喜不報憂。考試成績優異相告;考試考砸了,回家隻字不提。受到老師表揚相告,遭到老師批評掩蓋等等。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或與父母關係不融洽,在校遇到所有事情,都悶在心中,不向父母透一點風。父母只能乾著急。班上曾有一個男孩,性格很內向,課下喜歡靜靜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一天清晨,他的母親風風火火跑到學校,說昨天回家,孩子臉上有一道傷痕,肯定與同學打架了。

   我忙把男孩叫到辦公室,問臉上的傷是怎麼回事。男孩看母親來到學校,非常不高興,說,根本沒有與人打架。臉上的傷,是昨天放學,在小樹林裡玩,被植物上的刺劃破的。聽完,母親尷尬地向我笑了笑。待孩子回到教室,母親向我訴苦。說孩子在家,很少與父母聊天,在校遇到所有事都不告訴父母。有時難得與父母講幾句時,都像吃了槍藥。

   如果孩子不喜歡傾訴,不把學校遇到事告訴父母,怎麼辦?建議採用以下三種方法可以解決。

   第一種方法,家長要調設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與子女關係要融洽。孩子不喜歡向父母傾訴,不把在校遇到事告訴父母,很多時候原因在於父母。有的家長太專制,武斷,在他們心目中,孩子年幼無知,所有想法都荒唐可笑,聽不進去。長期下去,孩子自然懶得與父母交談,在學校受了委屈也自己承受

   作為家長,端正思想觀念,不可太專斷,學會傾聽。不管孩子想法正確與否,先傾聽,然後作分析。有時孩子受了委屈,話語中有火藥味,家長也要耐心聽完。等孩子情緒穩定,再進行交流。

   

  為了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可以開一個家庭會議。在家庭會議上,要輕鬆活潑,切忌沉悶,講究民主討論,允許孩子發言。其實,孩子看問題,特別上了中學後,有時比父母看更有遠,更符合時代發展。長期以往,慢慢地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以後孩子在校遇事,自然會告訴父母。

   第二種方法,有的孩子性格內向,難與父母交流。家長應經常主動與班主任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校動態。家長不一定要經常往學校跑,可以通過微信等媒介,與班主任交流。可有的家長擔心,經常“打擾”班主任,會不會嫌煩。我想,作為班主任不會的,喜歡多與家長溝通,也是工作的需要。不過家長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是小事,不是大事,不是急事,用微信、短信留言方式更恰當。家長最好注意起碼的禮節,這個禮節不是請客送禮。如班主任回覆留言後,家長道一句“謝謝”。雖有些俗套,但是班主任看了,心裡會舒暢,班主任也是一個平常的人。

   第三種方法,通過孩子同學或好友瞭解,如鄰居家的孩子。實際上,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小圈子,在校遇事,有時極為保密,連學校老師都不知道。但是身邊的同學或好朋友知道。家長詢問同學時,一定注意技巧,不要直接了當地問。間接地詢問,讓孩子和同學都察覺不到。否則自家孩子知道了,會非常不高興,反感父母干涉他們隱私。處理不當,嚴重的,會影響孩子與同學關係。(原創,謝謝“關注”)

     


愛跳舞的書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要先自我檢查一下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平時和孩子的溝通是否順暢,是否有認真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也跟著浮躁起來,很多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很好地停下來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家長這裡碰壁幾次,自然就不會再尋求你的幫助,所以平時在生活照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很重要,只有好好聽孩子說,孩子才願意跟你說;

第二,平時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發現異常。孩子遇到問題總有有蛛絲馬跡,及時發現異常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發現異常時,應該主動去找孩子談話,側面瞭解情況,在溝通時應儘量問具體的問題,注意提問策略和方式,避免造成反效果。

第三,平時要要構建獲取情報的渠道,孩子不願意尋求家長幫助的情況下,可以從老師和同學那裡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情緒和解決方式,重視孩子的情緒,不責怪,不打罵,從孩子的角度妥善解決問題,方可得到孩子的信任,下一次有遇到問題才能找你來傾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