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獸”號,美國海軍“死亡之船”-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大海獸”號,美國海軍“死亡之船”

美國海軍“大海獸”號染病的官兵登陸後被安置在法國醫院

近日,全球5艘航空母艦上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包括美國海軍“羅斯福”號和“卡爾·文森”號。無獨有偶,102年前,美國海軍運輸艦“大海獸”號搭載部隊和醫務人員離開新澤西州霍博肯港前往法國佈雷斯特,不料西班牙流感在這艘船上傳播開來,讓它成了一艘“死亡之船”。

戰爭與大流感同時來襲

“大海獸”號最初是一艘德國客輪,原稱“利維坦”號,1911年4月13日下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輪。1914年7月底,“利維坦”號抵達美國紐約。沒想到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由於英國海軍掌握著大西洋制海權,客輪返回德國很不安全,於是該船停靠在了新澤西州霍博肯港,一停就是將近3年。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利維坦”號被美國航運局徵用,然後再轉交給美國海軍。9月,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親自將該船改名為“大海獸”號。之後,它執行了多次跨洋運輸任務,定期在美國與法國佈雷斯特港之間運送大批部隊,增援西線戰場上已經精疲力竭的法國和英國軍隊。

1918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一座軍營暴發流感疫情,而這就是後來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傳染病。這種流感的傳染性很強,當感染者打噴嚏或咳嗽時,超過50萬病毒顆粒會傳播給附近的人。一戰期間大規模部隊調動加速了這種傳染病蔓延,戰爭也可能增強了病毒的致命性。一些人推測,士兵的免疫系統由於營養不良以及戰鬥和化學武器攻擊而減弱,從而增加了他們的病毒易感性。到9月底,西班牙流感第二波開始在前線部隊中蔓延開來,巨大的運輸船裡甲板封閉、鋪位擁擠,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條件。而“大海獸”號上的情況是最糟糕的。

9天的“死亡之旅”

按計劃,1918年下半年,“大海獸”號將運送大量美國兵員前往西線戰場。在9月底“大海獸”號開航前,數百名明顯患病的官兵被禁止上船,但是,這並沒有阻止後來船上疫情大暴發。9月29日,“大海獸”號搭載9000多名官兵及大約200名軍醫和護士前往佈雷斯特港。為了運送儘可能多的士兵,“大海獸”號非常擁擠,士兵們住處悶熱,在這種情況下,流感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傳播。

船剛剛開出就有士兵因流感倒地,但是,由於前線戰事緊急,指揮官仍然命令運輸船繼續向法國進發。第二天一早,船上醫務室擠滿了具有流感症狀的官兵。感染人數迅速增加,僅僅過了3天時間,又有700多人感染,其中一人死亡。床鋪被緊急改建成臨時病床,健康的官兵只好被安置到通風不太好的地方,這場流感就像叢林大火一樣在船上“燃燒起來”。“大海獸”號成了一艘“死亡之船”。軍方將死者進行海葬。接下來幾天,死亡人數不斷增多。

華盛頓方面得到消息後,對“大海獸”號上的情況進行了評估,然而,高級將領們認為,一旦西線兵員補充不上,整條戰線就有可能崩潰,為了將協約國的戰爭打下去,只能不惜一切代價向法國運兵。“大海獸”號只好按原定計劃繼續駛往法國。

“大海獸”號上臨時病區人滿為患,很多醫生和護士也成了感染者,臨時病區一再擴大,所有醫生和護士都在竭盡全力救助病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場抗疫之戰中犧牲。不少病人嚴重鼻出血,汙穢粘在衣服上,病區內到處都是鮮血。加上醫務人員嚴重缺乏,很多人都在呻吟、哭泣,看上去簡直就是一幅末日即將來臨的場景!

不僅如此,在這次航程的大部分時間,“大海獸”號都沒有護航軍艦保護,船上人員還得警惕德國海軍潛艇襲擊。船上軍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任何時候都不知道實際感染人數。他們從這艘船的各個部分被帶到醫務室……所有床都睡滿病患,感染者的物品被扔進大海。”

10月5日有10人死亡、10月6日死亡24人、10月7日死亡人數達到31人……很多年輕士兵第一次離開家鄉,他們被困在了這艘“死亡之船”裡。對於船上所有人來說,命運已經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船上搭載的陸軍部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10月8日,這艘“死亡之船”終於抵達目的地,此時,船上已有2000多人感染西班牙流感,80人患病死亡後被海葬,經歷了“死亡之旅”的倖存者們急切想要離開這艘“死亡之船”。

上岸後仍有許多士兵病重死亡

“大海獸”號抵達佈雷斯特港後,軍方救護船迅速駛來接送病人。上岸後,救護車在泥濘的道路上行駛大約5英里把他們送到佈雷斯特城內,經過9天提心吊膽的海上之旅後,大家終於能安心睡上一覺了。但是,船上還有280名病人由於過於虛弱無法動彈,一些護士只能留下來照顧他們,直至最後一名病人被轉移上岸。不幸的是,10月8日這一天仍有14名病人死亡。上岸後,還是有許多病人都因病情加重死亡,其中第57先遣團就有大約200名官兵死在法國醫院,他們被安葬在佈雷斯特美軍公墓。而那些經體檢未感染流感的官兵則被派往前線作戰。

完成這次運兵任務後,美國海軍毫不避諱繼續用這艘“死亡之船”來運送其他部隊。它每次運載量達一萬人以上,不過之後該船沒有再出現大規模疫情。一戰結束後“大海獸”號又成了一艘客輪,最終在20世紀30年代被拆解。 (據《環球時報》劉恆/文)

來源: 茂名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